测墒补灌条件下垄膜沟播对冬小麦生长、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中地区农用水资源浪费严重,降雨较少且分布不均,种植业生产受水分影响较大。因此,解决水分问题是提高关中一年两熟区小麦产量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小麦种植中当地农民主要采用平作种植加大水漫灌方式进行生产,不仅增加了生产总投入,还不利于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垄膜沟播技术和测墒补灌技术是两种高效节水栽培技术,本试验设置了沟垄与平作两种种植方式、测墒补灌与大水漫灌两种灌水方式,处理为RS(沟垄测墒补灌)、Rf(沟垄大水漫灌)、FS(平作测墒补灌)和Ff(平作大水漫灌),通过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与灌水方式相结合对土壤水分,小麦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关中地区冬小麦生产寻求优质、高效的种植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同种植方式下,测墒补灌处理冬小麦的农田总耗水量远低于大水漫灌处理,节水达58.07%-70.98%。相同灌溉方式下,垄膜沟播较平作种植减少农田总耗水量,节约用水3.70%-12.16%。同时,测墒补灌和垄膜沟播处理还可以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RS和FS处理冬小麦的WUE比Ff增加了59.32%和28.88%;RS处理的WUE比FS处理增加23.62%,Rf处理的WUE比Ff处理增加45.06%。(2)垄膜沟播处理下小麦总茎数、成熟期穗数和叶面积指数表现均优于相同灌溉方式下的平作处理,说明垄膜沟播会促进小麦生长。测墒补灌处理下小麦叶面积指数、氮积累量与Ff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测墒补灌在保证冬小麦生长的同时可以达到节水的效果。(3)就种植方式而言,垄膜沟播比平作种植利于产量的提升,Rf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数及产量分别比Ff处理提高5.34%、29.98%,RS处理的穗数及产量也高出FS处理10.35%、17.80%。就测墒补灌而言,RS处理全生育期未灌水,其产量与Ff处理无显著性差异;FS处理仅用Ff处理3.53%的灌水却达到其75.8%籽粒产量,表明测墒补灌处理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另外,测墒补灌处理还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相比大水漫灌处理分别高出1.49%-2.09%和3.59%-4.75%。(4)Rf比Ff处理总投入高出10.74%,但是净收益高出49.27%,经济效益可观。RS处理全生育期未灌水,省水省工,在“倒春寒”和较旱情况下,其净收益与产投比均高于Ff处理,经济效益较高。FS处理在比Ff处理减少96.47%灌水的情况下获得其79.83%的净收益,增产潜力较大。在本试验中Rf处理综合表现最好,RS处理表现优于传统Ff处理,节水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建筑设施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基础设施,所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是生命与财产安全,极为重要。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大意义。所以,建筑企业在
挤淤爆破施工中,为了防止爆破振动对周围民房建(构)筑物的危害,对现场进行了爆破振动监测,经统计,振动危害均在控制范围内。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回归和小波包分析发现:段药量和
构建受水区补偿与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对跨流域调水生态服务市场的形成及饮用水源的保护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论文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陕西水源
<正> 人民海军初创时期,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和当时的国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建军计划。然而建国初期,国际局势风云多变,国内建设困难重重,再加上中
<正>一个数字档案馆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具备哪些特 征?怎样才算得上是好的数字档案馆?要回答这样的问 题,必须以一定的评价标准为依据。但是,由于数字档 案馆本身的跨学科性
以在塔状钢质构筑物周壁上开口使其定向倒塌为目的,分析了线型聚能切割器对目标进行切割侵彻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次工程的技术参数指标,成功地完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更是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自从英国2003年提出“低碳经济”以来,各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为了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相关学者提出了“低碳审计”概念,不仅顺应清洁能源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人类的生存需求。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对碳足迹跟踪,让企业了解碳排放信息,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2018年12月2日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举行,联合国秘
安徽省广播电视监测台在设计IPTV监管平台的工作当中,通过应用体系架构发展中最前沿的超融合基础架构设计理念和技术,设计和建设了一套以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技术为核心的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