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设施空间步行可达性评价及布局优化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商业设施作为城市消费和经济流通的重要载体和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发展活力,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的重要依托。城市社区商业设施空间步行可达性评价不仅可以反映城市居民通过步行方式接近社区商业设施的难易程度,而且可以反映城市社区商业设施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居民生活和居民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明确主要研究对象“社区商业设施步行可达性”的定义、研究可行性和必要性基础上,梳理了可达性测度方法,通过模型比较以及综合考虑,构建文章“三步法”模型。通过引入社区生活圈划分标准,从数量分布特征维度和可达性特征维度展开评价社区商业设施步行可达性情况。然后以绍兴市三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利用构建的“三步法”对绍兴市三区的社区商业设施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得到相关研究结论。结果表明:(1)社区商业设施空间布局差异显著。总体分布呈现斑块状聚集,中心聚集态势显著;不同业态的集聚程度、分布态势,中心点位置以及和道路网、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均体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2)不同生活圈范围和不同行政区划内,各类社区商业设施步行可达性呈现一定的规律。不同生活圈层内各类设施占比呈现一定规律,5min生活圈范围内各社区商业设施比例占比最大,5~10min生活圈占比次之,10~15min生活圈占比最小;购物和餐饮设施的可达性程度相差不大,但均远优于休闲娱乐设施;绍兴市三区之间社区商业设施步行可达性程度差异呈现一定的规律,与道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分布呈现正相关关系。(3)社区商业设施总体步行可达性水平差异显著。绍兴市三区社区商业设施总体步行可达性整体格局呈现北高南低,中间高、两侧低的分布态势。社区商业设施可达性与其多中心空间布局具有一致性,非中心地区可达性水平显著较低。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社区商业设施空间布局优化原则,并从宏观层面提出社区商业设施的空间步行可达性提升策略和基于社区生活圈理念,提出不同社区生活圈的差异性建设引导策略。本文借助大数据和GIS应用手段,从城市层面定量化分析社区商业设施的布局模式和步行可达性情况,拓宽了社区商业和可达性研究的分析视角。在技术方法层面创新体现在通过模型比较以及综合考虑本研究能获取的数据,构建文章“三步法”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三步法”模型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受到强烈地震扰动的场地,其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会随时间有显著变化,从已有的设计规范来看,会导致由震后原位测试指标建立的场地液化判别方法存在与时间相关的误差,还会导致由震前测试指标对原位构筑物进行设计不满足最初设防目标,对未来抗震韧性设计的发展目标来说,正确评价震后场地物理力学性质的发展规律是实现抗震韧性设计的重要基础。本文研究震后场地卓越频率时变规律的两个方面,强震扰动后场地卓越频率的下降与未受强震扰
学位
振冲碎石桩法是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工程实践及研究成果集中于建筑工程、交通路堤工程等低荷载工程,而对土石坝等高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处理能力研究不足。关于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沉降计算,通常采用将软土及碎石桩的参数按平面面积置换率进行叠加的简化方法(简称参数叠加法),以获取复合地基的强度、变形模量等参数,但对该方法的适用条件研究不够充分。本文以土石坝软弱地基处理项目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
学位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规划思想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步行作为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开始逐渐被各个国家所重视。同时京杭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也为运河沿线的历史古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向历史古镇的功能服务和空间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以步行为主导的历史古镇步行友好性展开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加之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步行友好性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历史古镇街道步行友
学位
高度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必然趋势。为解决传统圆形盾构隧道在空间利用率与环境影响控制层面的不足,类矩形盾构隧道应运而生,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但作为一种大断面异型盾构隧道结构,类矩型盾构隧道的断面形式和承载机制更加复杂,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普及应用在设计上仍存在诸多难点,譬如如何合理确定最佳断面形式与断面尺寸。在设计环节,简化力学法因具有计算高效、概念清晰等特点备受青睐。但受
学位
城市道路行程时间信息对于管理者进行交通管理和政策制定,出行者制定出行计划、路线选择和避免拥堵至关重要。此类信息的重要来源就是行程时间分布,其可以提供交通状态分布情况和可靠性等信息。对路径行程时间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建模实时估计路径行程时间分布具有实际意义。然而,路径行程时间分布估计面临着样本量稀疏的问题,而直接对路段行程时间进行简单加和的方法缺少对路段之间时空相关性的考虑。因此,本文以路段和路径行
学位
规划创新传播是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下出现的国际规划研究新热点,在中国规划实践转型发展规划理论长期薄弱的态势下展开对规划理论传播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界定规划理论传播概念的基础上,依据传播学要素与结构,构建了规划理论传播基础内容传播模型。选取协作规划理论在中国与加拿大的传播转译作为典型的规划理论全球传播案例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引入定量化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中加两国经验二者与起源地之间异同,将语境影响与
学位
报纸
城市作为巨大且复杂的有机生命体,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紧密连接配合,当灾害发生于城市时,其内部交错的复杂网络甚至会将其传递放大,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随着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特大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其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所面临风险的种类和概率也日益增加。由于灾害的随机性、突发性与不可避免性,城市必须寻找“与灾共存”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城市韧性理念由此应运而生,表现为对灾害的提前准备、灾中的主动吸收和灾后的快速
学位
随着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需要,我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化建筑,推动定制化、商品化、低碳化结构构件的研发和生产。其中,胶合木网壳结构采用了可再生原料,具有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等显著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装配式板片组合木网壳结构体系,采用曲线轮廓的平面木板建造曲面造型的空间网壳,以木板构件的平面内抗弯刚度抵御结构的竖向荷载,具有高精度加工、自动化预制、高效化储运和装配化施工等优势,适用于塑造曲
学位
低接触服务对于社区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对于居住区规划设计和社区生活圈建设的研究只考虑了物质空间的服务半径,忽视了低接触服务所产生的空间增益效应及其对供应模式根本性的颠覆。在防疫常态化和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向高质量迈进的双重背景下,低接触服务以顺应时代发展不断优化自身服务效能的方式,在防疫管控致使商服遇冷的情况下,异军突起并被大众所接受,成为日常生活和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杭州市典型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