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的功能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婴报》开始,时至今日,少数民族地区的报纸见证着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的变迁,更记录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近30年的研究发展中,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类:第一,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类;第二,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理论类;第三,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媒介类。其中,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成果较多,而与新闻传播理论相关的研究成果甚少。特别是,目前在国内国外对于新闻传播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播功能的研究已日趋成熟的研究环境下,涉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功能的研究目前还并不多见,而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的功能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寻常的变革,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同样充满了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的特殊阶段。各个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报纸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这些功能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过程?多样的文化、多样的语言,是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发展的特殊土壤,在“文化多样性”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关注与支持的当今社会,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是否具有大众媒介基本功能之外的特殊功能?本文将选取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不同时期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报纸为文本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功能的演变,并结合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背景,分析其特有的功能,以期回答上述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将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将搜集的到资料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力求客观、清晰地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报纸的功能。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文本分析,探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报纸的显、潜功能和正、负功能,以及功能的演进过程,以期对中国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的构建、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的发展有现实性的意义和参考价值。新的见解:一门学科的理论建构不仅对于总结、反思历史有着积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对未来的指导意义。目前,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领域中,通过对新闻史料的文本分析建构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式并不多见。此外,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应当兼有新闻学、传播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种学科特质,本文将尝试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功能研究中引入人类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开拓研究视野。
其他文献
《新闻联播》作为我国国家电视台的核心新闻栏目,成为政治、文化传播权威的象征。开播30多年,已然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论是学界还是民间,都热衷于对
期刊
This study aims to draw on some of the ethical guidelines enshrined in the South African Press Code (SAPC 2007:10).This SAPC states that“the press shall be obl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新闻与传播学领域也开始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步伐。历经三十余年的不断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已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思
学位
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的内在要求。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更应体现人文关怀。本文着重分析了灾难事件新闻报道的发展演变,指出灾难新闻报道的转型。研究致力于从汶川地震报道的
自2000年万科影视公司推出中国版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来,时至今日,电视剧新“红色经典”的传播历程并不久远,但它却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增长之势迅速蔓延开来。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