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利场》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的代表作。这部伟大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幽默、讽刺、旁白等叙事手法陈述故事,通过愉快活泼的对话刻画人物,采用现实主义表现当时丰富的民族文化,使该作品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译界前辈杨必女士留下的《名利场》中译本译文准确、地道,流畅地、创造性地再现了原文的艺术境界和文化特色。在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的交流日益显得普遍和重要,翻译研究的重心也从过去语言层面上逐渐转移到文化层面上,对文化特色翻译的成败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新生代译者贾文浩和贾文渊的《名利场》中译本,加入新时代的文化元素,采用异化的手法以体现原文的风采。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分别从修辞、风格、句子的结构等方面对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看两位译者各自是如何对原文进行合理的文化转换,效果如何;并进一步从归化、异化角度分析其翻译选择的原因,及其在译入语读者中所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等。从而认为多个译本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翻译方法的确定应灵活,而非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不同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