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直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中国出台的重大战略自然也是俄罗斯大众传媒关注的热门话题。而某个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接受程度能够展现其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态度。俄罗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节点,其社会对该战略的态度值得我们重点关注,而研究其新闻报道是了解其社会态度的重要窗口。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主题检索词,收集整理从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俄罗斯主流媒体,包括俄通社-塔斯社、《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消息报》、《生意人报》和《论据与事实》报,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报道,共275篇,报道总长度为148796个单词,自建小型语料库,并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对俄媒报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话语进行研究,以此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俄罗斯媒体构建了怎样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形象?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构建起这种形象的?这种形象构建基于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本文由序言、主要内容(共三章)以及结论组成。在序言中阐述选题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创新,理论及实践意义。第一章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历史背景及研究现状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现状。第二章从报道趋势、报道所涉及的国家及城市和报道涉及主题的数据统计来分析俄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报道的整体态势和特点。第三章以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式分析为基本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分析俄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形象的构建及背后的意识形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借助于词频、索引行、搭配网络等语料库手段从文本层面解构俄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报道的文本特征架构特点。第二部分从话语实践层面分析俄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报道的新闻来源和转述方式。第三部分从社会实践层面探索俄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形象构建背后深层次的意识形态问题。在结尾部分给出了本文的结论。基于语料库探索俄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话语构建,从中可以获取俄罗斯社会对该战略的直接评价与看法,从而有助于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出发窥见该战略的未来发展走向和中俄两国在这一议题上的合作空间。此外,有助于引导受众对类似文本进行批判性和解构性解读,认清文本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一个全面且正确的认识,更好地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宣传的话语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