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稀释和小肠缺血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实验目的旨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小肠缺血预处理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第Ⅰ组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第Ⅱ组为小肠缺血预处理组,第Ⅲ组为小肠缺血预处理+血液稀释组。Ⅰ组接受左冠前降支阻断30分钟/再灌注2小时前不经历小肠缺血预处理和血液稀释;第Ⅱ组阻断冠脉前仅给予小肠缺血再灌注15分钟;第Ⅲ组小肠缺血再灌注15分钟后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然后再阻断左冠前降支。实验期间,监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术毕分别测定血浆中CK、CK-MB、LDH及CTnI,测得心肌缺血危险区及心梗面积,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心肌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1、各组心率、血压基础值无明显差异,缺血30分钟再灌注2小时后普遍低于基础值(组内,P<0.05)而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期间第Ⅱ组和第Ⅲ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第Ⅰ组(P<0.05),但恢复再灌注15分钟后能恢复至基础值(组间、组内:P>0.05)。血液稀释后,第Ⅲ组心率、血压略高于Ⅰ组和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CK、CK-MB、LDH及CTnI的结果也表现为Ⅱ组及Ⅲ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第Ⅲ组值虽然略低第Ⅱ组,但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3、心肌缺血面积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值为55.2%±1.4%;Ⅱ组和Ⅲ组心梗面积分别为21.3±0.7%和20.9±1.1%,明显少于Ⅰ组(P<0.01),而Ⅱ组及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电镜结果:Ⅰ组可见肌纤维坏死溶解,线粒体广泛空泡化;而Ⅱ及Ⅲ两组细胞损伤则明显轻于Ⅰ组,肌纤维基本正常,仅少数线粒体水肿。结论:1、小肠缺血再灌注预处理能减少随后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梗面积,能抑制血清心肌酶谱升高,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2、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不会减弱小肠缺血再灌注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凋亡是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关于创伤后细胞凋亡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caspase-3)在脑
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常见的骨科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后痊愈的可能性较小,常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十年来,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非常活跃,其中
新制度经济学被誉“皇冠上的明珠”,但其理论体系庞杂、分析范式晦涩;如何实现教学活动从枯燥乏味到鲜活生动,总结五年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摸索,笔者认为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切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中采用含腺苷的低温氧合血实施肺动脉灌注对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效果和机理。方法:选取30例风湿性瓣膜病变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含腺苷的低温氧
生物质燃烧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大气微痕量成分排放源,其排放及二次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物、污染气体(CO、SO2、NOx、O3等)对区域和局地空气质量、大气化学过程乃至气候变化产生重
为更好地迎接集团公司全球化整体品牌战略的挑战,国内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纷纷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其中,跨国公司在母、子公司的经营运作,战略规划不断创新.受集权和分权两种模
目的:建立改良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系统,评定重症患者的病情程度,并以回顾性资料对新建立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比较APACHEⅡ与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系统对产科危重症预后的评价作
木糖醇具有抑制龋齿、作为糖尿病人的营养辅助治疗剂和保肝药物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医药、化学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利用生物转化法,将植物纤维中的半纤维素转化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在兔胫骨骨延长动物模型牵拉成骨早期的骨再生成熟中的作用。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为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所有动物均行胫骨中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探讨CTLA4-Ig抗排斥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采用近交系雌性DA大鼠作供体、雌性LEW大鼠作受体,“二袖套法”建立肝脏移植模型20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