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oygo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科技向海洋的进展,海底边界层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区域。沉积物——水界面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界面,界面上溶解氧含量与分布的测量对于了解生物扰动的复杂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着重要意义。生物通过建造洞穴、生物灌溉、捕食等活动对沉积物颗粒、沉积层理、原有沉积构造造成了影响,同时引起了多种地球化学参数的改变,通过测量这些变化可以对生物扰动的作用进行定量分析。  鉴于以往溶解氧测量手段的低效率和准确度,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了很大限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兴的平面光学氧传感器体现了巨大的优势。它作为两维化学传感器/平面光化学传感器的一种,可以实时记录和监测沉积物和水体化学成分的空间动态变化过程,为揭示沉积物——海水界面的生物与化学环境变化以及生物栖息地的变化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作者由荧光的淬灭特征出发,详细分析了基于荧光光强、荧光寿命、全荧光、比率法的测量原理和可行性,并结合现有条件,最终选择了比率法作为测量方法,制作了使用八乙基卟啉铂为荧光指示剂、Macrolex荧光黄染料作为荧光素能量供体的溶解氧传感膜,并开展了二维溶解氧测量传感器的校准及应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传感膜对溶解氧浓度响应准确,分辨率高,是一种优秀的平面观测方法。  作者利用自制传感器对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解氧分布进行了实验室内的测量。并将测量数据结合Fick扩散模型对溶解氧的扩散通量进行了计算和讨论,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持。
其他文献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生活于潮间带滩涂,营洞穴生活,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名特优养殖鱼类。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繁殖季节大弹涂鱼生殖群体呈现出有规律的半月周
据《华夏日报》报道,上海期货交易所纸浆期货的立项申请已于近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据了解,2014年4月中国造纸协会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
学位
塞内加尔的西坡村庄(Sipo Village)有位现在仍然在位的女王(Queen Sipo),旅客可以通过当地旅行社安排,拜会女王。  临行前,通谙英语的土著德麦鲁向我们交代了一些晤面的细节:  “乍见时,女王会吻你左右面颊,这是她的外交礼仪。千万不要单刀直入问她有多少个孩子,因为根据当地风俗,把孩子的数目明确地告诉别人,是会给家族带来厄运的;所以,你只能婉转地问她有几根手杖。”  西坡村位于河的
期刊
卵叶喜盐草(Halophilaovalis)是一种生长于亚热带近岸与浅海中的单子叶高等植物,为中国亚热带海草群落的优势物种,在近海岸成片或点状分布形成海草床。海草床是滨海三大重要
蓝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可贡献高达80%的初级生产力。噬藻体专指感染蓝细菌的病毒,其通过裂解宿主和基因整合等方式,调控宿主的群落结构及促进宿主间基因交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