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思想自古有之,先秦时期则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初始时期,其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一部杂家著作。其中表现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吕氏春秋·孟夏纪》中,分别是《劝学》、《尊师》、《诬徒》、《用众》这四篇文章。本文运用教育学原理对《吕纪》中涉及教育的相关篇章进行解析与归纳,总结出《吕纪》中教育思想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及作用,有助于了解战国后期秦国统一之前的社会教育思想和文化氛围,以及对现代教育进行反思和借鉴。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与《吕氏春秋》相关的学术史进行梳理,介绍其成书背景,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第二部分论述教育目的,《吕纪》中教育目的是修己治人,使个人完成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目标。第三部分是介绍教育内容。《吕纪》中教育内容中包括学识教育、道德教育和音乐教育。指出个人由于接受教育而成长和发展,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即仁、义、礼、智、信,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教导。第四部分探讨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吕纪》中体现出的教学原则包括劝学原则、生活原则、用众原则、教学相长原则,这些教学原则至今仍对现代教育学及教学实践产生影响。教学方法方面,对教师而言要做到善教,并且要完善和充实自身的素养。对学生而言要做到疾学和善学,师生关系要达到师徒同心,师徒同体。第五部分论述教育作用,首先是政治上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其次是对社会中个体的发展和完善的作用;对选拔治国贤才,使社会达到团结和安定有积极作用;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传递意义非凡。《吕纪》中的教育思想由于吸收了先秦诸子的各家教育思想,由此我们能够窥探到战国末期的教育发展走势,以及战国末期政治上趋于统一,导致思想文化上的分歧逐渐缩小,逐步形成诸子各家教育主张互相吸收与融合的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够引起学者对有关《吕纪》的教育思想进一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