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硫煤中有机硫脱除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ostw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其燃烧时产生的污染又与当今提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因此对于煤中的硫组分,特别是有机硫的脱除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相关软件的开发,量子化学计算在煤炭脱硫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煤的组分分析、微波的热效应分析、非热效应分析后,应用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对含硫化合物进行探究,将微波场简化为电场,对微波作用下煤中有机硫的响应做出分析。本文以新峪精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族组分分离实验及XPS分析得出:新峪精煤及各族组份中可溶性含硫组份的有机硫相对含量按“原煤>煤重质组>煤密中质组>煤疏中质组”降低,而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程度按“煤重质组>精煤>煤疏中质组>煤密中质组”降低。并通过对溶于有机溶剂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分析,推理出煤中3种噻吩类硫,4种硫醇硫醚类硫和5种(亚)砜类含硫模型化合物。对不可溶物进行分析,构建出3种大分子结构模型:煤轻质组的结构模型、煤疏中质组的结构模型及煤疏重质组结构模型。同时通过相似结构小分子模型化合物的热重分析,得出硫醚、亚(砜)及噻吩类化合物的热解断裂的起始温度逐渐增加的结论,即三种化合物中硫醚的热断裂温度最低,噻吩类化合物中的温度应该最高。为了证明微波的非热效应的存在,本文对四苯基噻吩进行了拉曼光谱实验和同温度下的水浴加热实验,通过对实验后分子结构分析,发现分子内部结构发生差异,证明了微波的非热效应存在。同时对三类化合物进行研究,通过对2GHz~18GHz下的复介电常数实部和耗损角正切值变化曲线得出在模型化合物中硫醚类和(亚)砜类模型化合物较噻吩类模型化合物对微波的响应更大,表明这两类含硫化合物较噻吩类化合物中的硫原子更容易脱除。最后依托Material studio软件平台中的Dmol3模块对煤中有机硫模型化合物部分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通过外加不同强度的电场发现无论噻吩、硫醚及(亚)砜类含硫化合物中其大多数分子的C-S键会随外加电场的增大而逐渐变长,并且偶极矩也逐渐变大,键角逐渐发生单向变化,这都表明外加电场会导致含硫化合物分子的极性增加,最终导致C-S键或者S-S键的断裂。同时对大分子结构模型中的煤疏中质组的结构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分子结构中的C-S键的键长较其他化学键长,而键级比其他化学键小,因此可以得出在煤疏中质组的结构模型中C-S键结合能较小,在外加能量场作用下应优先断裂,从而从微观角度为有机硫脱除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但建筑业在发展的同时又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等其他的问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复杂程度等方面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而在传统的CAD二维设计时,各个系统缺乏协调沟通会造成碰撞问题严重,在施工阶段容易造成返工,增加施工成本。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建筑业
新生代以来受到青藏高原隆升和东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的双重影响,在过去的65 Ma以来,伴随着秦岭造山带的隆升,渭河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沉降。渭河盆地是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陷盆地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查取得了一定进步,现代水工地质环境研究期间,各种先进的设备和各类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这为提升水工环地质勘查效率,以及工作
为探索何种因素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926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在OLS模型基础上采用优势
物理建模的能力是学生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在初中阶段如不能为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打好基础,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在课业压力较大的高中阶段再进行培养,将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初中学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学生建模能力的现状,研究对学生建模能力影响较大的基本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第一章由社会的发展需要引出课题,并从人才培养的需要、课改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各环节实施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分别于医院落实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各环节措施前后,从医院门诊处方中抽取处方各500张,
<正>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60年代后期出生的我那时刚背着书包上小学,吃不饱穿不暖还担惊受怕的童年时代,沐浴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茁壮成长的
期刊
<正>儿童文学脱胎于成人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儿童文学的兴起、发展与媒介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儿童是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及完善的思想体系,因而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呈现接受度高、招生人数逐年上升、重视培养质量和进入网络学习时代等新常态,文章在此背景下探讨了入学条件、培养方式、课堂学习、实践安排、学位论
本文基于CIE1976L*a*b*色空间对92粒蛇纹石玉进行颜色定量表征,对其进行颜色评价和分级尝试,并探讨影响颜色的内、外在因素。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RD分析确定样品的矿物种属为叶蛇纹石。结合紫外-可见光光谱的分析,确定蛇纹石玉由Fe致色。随着蛇纹石玉中Fe含量的增加,颜色的明度降低,色调角增大。分析3种标准光源D65、A、F2下蛇纹石玉的颜色差异,研究光源对蛇纹石玉颜色的影响。D65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