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的毫米波多波束阵列天线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通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着用户体验,随着人民群众以及各行业日益增长的对更佳通信质量的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已逐步推进建设。其中,毫米波频段的使用将缓解频谱资源短缺问题,实现高速率、低时延通信。毫米波天线作为无线通信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然而,毫米波损耗大、衰减快、传播距离近以及覆盖范围窄等问题限制了毫米波通信建设的推进。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围绕24GHz频段开展高增益毫米波多波束天线的研究。研究了基于改进型Butler矩阵的双极化毫米波多波束阵列,达到了宽角度低副瓣扫描的效果;研究了基于分区混合相位的毫米波多波束传输阵列,实现了宽覆盖与改善增益平坦度。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传统Butler矩阵的双极化毫米波多波束天线阵列研究。首先,分析与设计了中心频率为24GHz的4×4 Butler矩阵馈电网络;其次,采用串并混合的馈电方式设计并优化了双极化天线阵列;最后,结合传统Butler矩阵实现了双极化天线阵列的多波束辐射,仿真结果显示,阵列增益达到17.1dBi。2.基于改进型Butler矩阵的双极化多波束天线阵列研究。针对传统Butler矩阵馈电网络所带来的副瓣电平较高的问题,利用电流逐级递减的原理设计并优化了两款具有不等幅电流分布的改进型Butler矩阵,有效抑制了基于Butler矩阵馈电网络的多波束阵列在大角度扫描时的副瓣电平。其中,设计一通过在Butler矩阵终端加载功分器,实现了4×4 Butler矩阵的锥削功率输出,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型矩阵使得多波束指向范围内的副瓣电平均优于-10dB,获得了15.7 dBi的最大增益。与传统Butler矩阵相比,改进型4×4 Butler矩阵在最大扫描角度获得了3dB的副瓣电平下降值。在此基础上,设计二研究了4×6的Butler矩阵,实现了波束指向范围内副瓣电平优于-14dB的多波束天线阵列,获得了18dBi的最大增益。3.基于分区混合相位的电磁超表面毫米波多波束传输阵列设计。针对基于电磁超表面的传输阵列扫描范围小、增益平坦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分区混合相位分布的电磁超表面传输阵列设计方法。该方法有效拓宽了电磁超表面传输阵列的波束扫描范围,减小了因波束扫描所带来的增益损失。基于上述方法设计实现了多波束传输阵列天线,仿真结果显示,该天线的扫描范围为±28°,最大增益为20.2 dBi,增益平坦度为0.8 dB。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的扫描范围为56°,最大增益为19.9 dBi,增益平坦度为1 dB。
其他文献
随着新时代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房屋外观有了新的追求,不仅对房屋、楼顶的涂刷有一定的要求,在进行吊顶以及顶棚的装修方面也有相应的审美要求。这就要求室内装修作业人员在传统的施工工艺中结合新兴元素,顺应时代发展,既要满足建筑相关的硬性标准,又要增添人文情怀。因此,文章结合生活经验与专业知识,对房屋室内吊顶以及顶棚装修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广泛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人类疾病研究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其中,拷贝数变异是基因组结构变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为亚显微水平的缺失和扩增。目前已证实该变异类型与人类癌症以及遗传疾病等有密切联系,准确检测拷贝数变异对于癌症机理及靶向药物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拷贝数变异检测方法大多数在测序数据低覆盖度情况下准确度有限,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统计检验理论的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搭上了发展的快艇,人们对于数据传输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通信发展的过程中,光通信的高速率传输能融入到发展的大流中,目前已经成为了重要传输网络的支撑体,在市场上也是领头羊的角色。光通信分为有线和无线。前者也被我们叫做光纤通信,而后者,因为是无线形式,即被称为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s,FSO)。两者相比,后者拥有很多前
随着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对大容量、高质量以及低延迟的通信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微波小规模天线系统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 MIMO)技术与毫米波通信技术天然结合相辅相成,利用该技术可以满足大容量、高质量和低延迟的要求。但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硬件成本问题、能量消耗过多问题等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