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药剂学行为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盐酸伊立替康是一种半合成水溶性喜树碱衍生物。喜树碱是1966年Wall等人从洪桐科植物喜树的茎皮中提取得到的<'[1]>。临床上使用喜树碱治疗胃癌、膀胱癌、白血病和结肠直肠癌等。但由于其水溶性差,难以制成适合的剂型,毒副作用比较大,除胃肠道毒性和骨髓抑制外,严重者还会损伤肾脏产生血尿,这些都使喜树碱的应用受到限制。盐酸伊立替康(CPT-11)是日本第一制药和Yakult Honsha公司于1994.年开发上市的抗肿瘤药物<'[2]>。盐酸伊立替康水溶性好,抗肿瘤活性比喜树碱高,毒性比喜树碱小。它是美国FDA 40多年来,继5-FU以后,再次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药物。 盐酸伊立替康作为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药物,目前只有注射剂一种剂型,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腹泻。长期大量应用难以耐受[3-4]。 脂质体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它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蓄积,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5]>。因此本研究采用盐酸伊立替康为模型药物,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可减少用药剂量,延长其在血浆中的停留时间,减慢消除,可望提高疗效,降低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毒副作用,从而扩大盐酸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范围。 方法: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确定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处方,然后通过单因素考察初步确定影响脂质体制备的因素。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制备:对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法、主动载药法、乙醚注入法、逆相蒸发法四种方法制备脂质体;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对脂质体与游离药物进行分离,测定脂质体中盐酸伊立替康的包封率,最终确定硫酸铵梯度法(主动载药法)为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以包封率和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类脂材料用量、药物用量、硫酸铵浓度和孵育温度等对脂质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各个制备条件进行筛选,最后确定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最佳处方。 分别绘制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和盐酸伊立替康溶液的体外释放曲线,比较其体外释药过程,并用零级、一级、Hi2uchi和Weibull方程进行拟合,考察相关系数。 以粒径、外观、颜色、渗漏率作为指标,考察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结果: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较高,通过正交设计确定最佳处方为磷脂400mg,胆固醇200mg,硫酸铵溶液浓度为0.2mol/L,孵育温度为50℃,药脂比为1:10。所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为65.4%,pH值为6.15,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呈类圆形和椭圆型,平均粒径为600nm,粒径大小符合靶向要求。 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和盐酸伊立替康溶液的体外释放曲线:分别用零级、一级、Higuchi和Weibull方程进行拟合,并考察相关系数。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和溶液体外释药均符合一级方程,其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Ln(1-Q)=0.03 107t-0.1227,r=0.9975Ln(1-Q)=-0.01556t-0.2266,r=0.9958。 由此可知,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较盐酸伊立替康水溶液具有一定缓释作用。 稳定性结果显示:脂质体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在25℃条件下贮存1个月,包封率有所下降,脂质体沉淀分层,而在4℃条件下贮存1个月,包封率略有下降,粒径变化不大,稳定性较好,说明脂质体需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化学稳定性结果显示:加入抗氧剂V<,E>后,可有效抑制磷脂氧化。将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混悬液制成冻干粉剂可显著提高药物稳定性。 结论: 以喜树碱类衍生物盐酸伊立替康为模型药物,根据药物药理作用特点设计,以卵磷脂、胆固醇为主要材料,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给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重现性好,质量稳定,可显著提高药物靶向性,无免疫毒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靶向给药系统。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顺铂(CDDP)是广谱抗肿瘤药物,剂量相关性肾脏毒性是其临床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拟人参皂苷F11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拟人参皂苷RT5与拟人参皂苷F11均为奥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