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F326上调LTBP4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上皮—间质转化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病死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侵袭性生长、复发和转移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发生的EMT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简称EMT,指的是上皮细胞性的癌细胞发生了向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表型的转变,表现为细胞极性消失,细胞骨架重排,并且迁移运动能力增加的现象。在生理状态下,EMT转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EMT转换是在原肠胚形成期时发生的间质细胞形成和中胚层形成事件。正常组织在受损的情况下,也会在损伤部位的上皮细胞发生EMT的转化,从而完成损伤修复过程。由于EMT的发生,细胞表现为极性的丧失,黏附性降低,迁移能力增强。同时细胞表型发生改变,上皮表型丧失,如E-cadherin、细胞角蛋白。E-cadherin水平下降可导致细胞黏附力降低,从而细胞获得侵袭和转移的能力,E-cadherin表达的丢失已经被认为是EMT最显著的特征。同时细胞获得间质表型,如Vimentin、N-cadherin等表达升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目前已经发现的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发生EMT的因子有很多,通过促进肿瘤细胞表达EMT相关因子而实现其形态学改变。但在结直肠癌中ZNF326是否具有类似的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ZNF326最初是在果蝇中被发现并认为对果蝇的神经细胞分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本质是一个具有C2H2-锌指结构域、可能发挥转录因子作用的蛋白分子。ZNF326的主要功能域包括:近N端的转录激活区域(1-124aa),242-260aa之间的核内定位序列(NLS),中央区域包含两个C2H2-锌指结构域(分别位于313-336aa,407-430aa)。目前,ZNF326在结直肠癌中如何表达以及其发挥生物学行为是否与EMT有关引起我们极大的研究兴趣。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ZNF326在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ZNF326如何调节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研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ZNF326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双向调控ZNF326蛋白表达,通过免疫印迹实验、Real-time PCR、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等方法,探讨ZNF326对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明确ZNF326与靶基因LTBP4的具体结合序列。回复实验来佐证以上实验结果。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ZNF326在细胞核中高表达(阳性率70.3%,109/155),并且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阳性率23.2%,36/155)。ZNF326高表达与高TNM分期、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2.在SW480和SW620细胞系中,转染ZNF326质粒能够促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在CL187和RKO细胞系中敲除ZNF326则作用相反。3.ZNF326能够调控EMT相关因子的表达。过表达ZNF326能够显著上调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的蛋白表达水平,而下调E-cadher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反地,敲除ZNF326能够下调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4.ZNF326可作为转录激活因子,通过与LTBP4(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binding protein 4)启动子区(-934—-658)结合并启动LTBP4的转录活性。5.ZNF326调控LTBP4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我们检测了改变ZNF326的表达后对LTBP4和TGF-β通路关键分子(p-Smad2/3、Smad2/3)的变化。WB结果发现:过表达ZNF326能够显著上调LTBP4和p-Smad2/3的表达水平,Smad2/3的表达水平不变;相反地,敲除ZNF326能够下调LTBP4和p-Smad2/3的表达水平,Smad2/3的表达水平不变。我们通过免疫组化和PCR结果证实ZNF326与LTBP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共转染ZNF326和si LTBP4后,EMT相关因子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1.ZNF326在结直肠癌细胞核中表达,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相关。2.过表达ZNF326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3.ZNF326通过调控LTBP4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
其他文献
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成人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约为2%-3%左右。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细胞的发病率都呈快速增长趋势。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是所有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肾细胞癌的70%以上。
背景:在大多数国家,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阿富汗,由于内战和社会动乱,使非传染性疾病领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很少有与癌症相关的研究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2014年约有20,000名阿富汗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主要为乳腺癌,子宫颈癌,胃癌,食道癌,肺癌和头颈癌,其中约有15,000人死于癌症。公众对癌症缺乏预防意识及阿富汗缺乏标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是造成其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主要原
前言:糖原作为葡萄糖的初级储存单位对维持生物体的能量稳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糖原代谢的异常可以导致包括糖原累积病、糖原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内的多种肝脏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肿瘤代谢重编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细胞中的糖原代谢重编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肿瘤细胞和组织中发现了过度累积的糖原并且与增殖速度呈负相关。既往研究表明,癌基因(如MYC、PI3K/Akt等)和抑癌基因(如P53,LKB1/A
目的:新辅助化疗(NACT)在乳腺癌治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个体间的病理反应差异明显。病理完全反应(pCR)可以作为NACT后长期无病生存的替代性预后标志物。其发生率仅为20-30%。然而,某些危险因素与化疗耐药的发生有关。因此,尽早预测NACT病理反应至关重要,有助于优化患者个体化治疗策略。肿瘤对NACT的反应是由肿瘤细胞和周围微环境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Ki-67是一种核抗原,被广泛用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以及血糖升高,视力逐渐或突然下降,严重情况会导致失明,其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和微血管病变是主要发病原因。糖尿病可诱导神经节细胞等细胞的神经凋亡,这些改变可能与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神经保护因子减少等多种因素相关。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变薄现象,甚至在可见的微血管病变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明显的区域性缺失。因此研究有效
目的:细胞稳态是细胞生理活动的基础,细胞稳态的失衡极易诱导细胞走向肿瘤化或是凋亡。因此探究细胞维持稳态的机制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维持细胞稳态,细胞自生存在一系列的机制,例如细胞周期检验点、自噬等方式。细胞周期检验点的存在使得细胞可以暂时停在各个时期以便修复细胞损伤、等待外源刺激信号消失或等待生长因子、激素和营养的供给。自噬则是通过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后降解和再回收多种细胞成分,例如长
目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是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证实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减慢的现象。前期研究证实,CSF患者心脏功能已出现损害,更为严重者可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因而CSF患者应给予早期干预。由于目前关于CSF机制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机制不清,目前临床没有规范的治疗方法。目前
目的: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全球性的重大疾病之一。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之一。尽管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人群也向年轻化发展。大约90%的甲状腺癌是高分化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尽管甲状腺乳头状癌通常是惰性的,预后良好,但疾病的恶性进展以及局部复发仍是其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更加深入地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步,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手术、药物,免疫、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虽然可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但依然无法实现肿瘤的完全治愈。阐明恶性肿瘤细胞形成发展机制,对肿瘤的预防及治疗至为重要。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但晚期病例预后仍较差,且发病率升高和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显著。研究子宫内膜癌形成发展的分
目的:骨水泥成形术在恶性骨病中应用广泛,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临床上应用较多,止痛效果良好,但骨水泥对于肿瘤的影响不明确。在诸多潜在并发症中局部骨质破坏进展(local bone-destruction-progression,LBDP)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远期情况。另外,评价骨水泥分布目前无统一标准。本研究通过回顾PVP手术患者相关临床及影像资料,提出一个合理、简易的评价骨水泥分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