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以明清晋东南陵川县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晋东南地区的陵川县自古以来民间信仰的内容就十分丰富,祈求平安、求子、祈雨等都是民众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情。围绕这些普通百姓所具有的神灵信仰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祭祀仪式和活动,不仅相当稳定地保存着在其演变过程中所积淀的社会文化内容,而且深刻地反映着乡村社会内在秩序的变迁。  本文以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为手段,依托地方志、碑刻、传说故事、民众记忆等一手资料,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耆老故旧,通过对庞杂资料的分析整理,理清了明清陵川民间信仰的大致面貌。  本文以明清陵川民间信仰主要神灵的概述为起点,通过对当地乡村社会中龙王、关帝、孔子等普世性神灵及二仙、高禖、济渎等独特性神灵类型的梳理,认为其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信众博、入世深的特点;以明清陵川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组织整合、教化控制、生产生活之间关系的论述为主体,通过对当地祖先神灵、社区神灵、行业神灵的分类考察,揭示了民间信仰具有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凝聚组织整合、加强教化控制及调节生活运行的功效。  本文通过对明清陵川县民间信仰的整体性考察,不仅阐明了这些神灵在当地乡村社会存续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和历史作用,同时也是对山西民间信仰及乡村社会研究的有益补充。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抑癌基因p53(p53)突变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IF-1α和p53在PTC组织中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少有的军人思想家.冯玉祥的思想反映了一个有着机十年军旅生涯的职业军人为实现救国救民理想而
春秋末期由孔子确立的儒家学说,在汉代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具有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是在与现实政治的结合中不断发展的,而在儒学与现实
明末清初,中国学术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与分化:程朱理学复兴,继续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但由于理论缺乏创见而没有生气;乾嘉汉学继实学思潮之后开始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学术思潮的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的时期.但对上海,也是其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晚清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区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