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这样一个敏感而又隐晦的事件缘何被媒体大肆报道,进而成为备受礼赞的一种爱国形式。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近代已降,内外交困,革命激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老民族被百般蹂躏。共和初建,腐败横生。派系林立,军阀滋扰,民不聊生。和会失败,全国震惊,泱泱中华危在旦夕之间。青年学生激于义愤,断指血书、献身救国,为国牺牲成为了当时的时尚主题。青年学子或因伤因病而逝、或自杀身亡的殉国事件经媒体报道、追悼仪式以及对死亡悲情的消费使殉国事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传播。同时,青年殉国者被描述成为了一个个品质高尚、激愤爱国的好青年,他们死亡的悲情在媒体纷纷扬扬的危情报道与追悼仪式中制造了公众极度的悲情与亢奋,成为了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的有效方式。或因伤因病而逝,或自杀殉国而亡,这些死亡事件都是一种特殊的报国方式。青年学生放弃最为珍贵最难以割舍的生命警示国人勿作五分钟热情的勇气,这本身就值得特别礼赞。本文以死亡——礼赞——典型案例分析为线索,不包括绪论和结语在内,论文结构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楔子,主要描述了1919年5月31日上海的镜面之一——西门外公共体育场内,人山人海,灵幡回舞,上海学生联合会组织召开北大已故学生郭钦光烈士的追悼大会,其盛况超前。以此为线索,引导出论文的第二部分主题:死亡事件。第二部分是青年生命的绝望对抗,介绍了青年用生命对抗的死亡事件。五四前夕,国家内外危情肆意。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公理并没有战胜强权,社会上洋溢着悲伤忧愤的情绪。莘莘学子急于挽救国运,纷纷断指血书,凛然正气。青年学子南北奔走、呼号,因伤因病而死,甚至不断有人自杀身亡以警醒世人。这二类青年殉国事件共20例,再现了殉国者精神面貌以及对自身死亡事件产生社会效果的自信。青年学生义愤填膺自残身体断指血书甚至自杀身亡,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激烈行为中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但是,为何一个个普通学子的死亡事件竟惹得无数媒体竞相报道呢?这引导了出论文的第三部分:礼赞死亡。第三部分是对死亡的礼赞。主要写殉国事件发生后,公众对青年殉国事件的情感炒作,以及这些殉国事件产生的警示效果。各种社会团体、学生团体对殉国事件的不断进行宣传,最大程度上传播了青年殉国事件。在描绘青年个人形象的同时,也构建了积极的社会意义,这是论文第三部分的重点所在。第四部分是筛选殉国事件的典型案例——郭钦光事件——进行追踪,以重点城市的追悼会为线索,具体、详实的展现出了殉国者以及殉国事件的立体形象。该论文回答了青年死亡事件本身及其备受礼赞的个中缘由,窥探了五四运动历史研究的一二情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