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月,费宏受诏进入嘉靖内阁,这是费宏第二次入阁,相比正德六年(1511年)第一次入阁时抗言直守的激进做派,费宏适时收敛锋芒,采取“不强谏,亦不附离”的议礼态度,“委曲调护”嘉靖政局。费宏担任内阁首辅后,积极协调世宗与杨廷和等护礼派之间的关系,努力稳定嘉靖政局。当“大礼议”的势头倾向张璁集团时,他一方面曲庇护礼派获罪诸臣,另一方面通过职权之便抑制张璁、桂萼等议礼新贵的发展,稳定朝廷已有的文官秩序,使朝政得以正常发展。不过,费宏这种保守的为政方式与世宗志在革新的政治理念不合:世宗希望清除政局中的反对势力,更新旧的文官制度,重视和起用与其政见相合的大臣作为嘉靖革新的主力军,并利用这种新型君臣关系实现治世的政治目标;费宏作为正德时期遗老臣,不但与朝中保守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深受正统的程朱理学思想影响,不会轻易认同世宗革新的主张,因此引起世宗的不满和议礼新贵的仇视和回击。费宏与革新诸臣的斗争是继大礼议之后朝廷保守势力与革新势力的又一次对抗,而费宏最终在“封疆之狱”中致仕去位,是革新势力全面胜利的表现。费宏直阁期间以“委曲将顺”的姿态调护嘉靖政局,虽取得了一些政绩,为世宗进行嘉靖革新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基础,但他和议礼新贵的斗争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朝中的政局和风气。因此,费宏内阁虽在嘉靖初期对政局产生了稳定作用,但它继承了杨廷和内阁的保守特性,无法承担与世宗合力实现革新目标的重任,它只是嘉靖政权结构由杨廷和的保守内阁向张璁的革新内阁转变时的过渡性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