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宽松的金融准入政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等新的挑战,为了应对金融环境的变化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要尽快设立和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国家组织并强制金融机构参与的当金融机构破产时由金融机构所缴纳保费形成的基金进行赔偿处理的一种保障机制,作为稳定金融秩序强有力的手段,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我国主要参照美国的设计方案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去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力图建立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制度。《存款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了费率等制度的设计问题,我国目前实施的方案是实行最高50万的限额保护和差别费率。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将会保障储户的权益,减少银行挤兑事件的发生概率,为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和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但是它的实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一旦监管不察就会造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以本文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对比研究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在存款保险制度下的盈利变化,从而丰富关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并为存款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提供支持。文章通过梳理和总结存款保险制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和实施现状,结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内容,从作用机理上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然后选用我国2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1-2016年连续6年的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从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内外部因素入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比分析不同性质银行间的差距,在分析差距的基础上针对非国有银行提出发展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并对比分析该制度对不同性质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发现非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水平更高。关于其他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资本充足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净利差、经济增长率等因素是正效应,而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是负效应,资产规模、流动性和存贷比这三个因素对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比分析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的差距,认为非国有银行可以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扩大业务来源和多元化精准经营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时间并不长,商业银行也未适应其带来的新变化,因此目前制度的效应是负效应,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监管的加强,金融环境会得到大幅改善,金融退出机制也将合法化,商业银行会受益于制度的设立,因此预测长期下制度的效应会逐渐转为正效应,当然这也需要时间的考验和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