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植入病房和普通病房护士甲状腺健康状况的调查对比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的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将微型放射源按肿瘤大小、形态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粒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到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轻微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粒子植入治疗属于近距离治疗的一种,国外开展该项技术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各大医院陆续开展粒子手术也已有十多年。现在常用的粒子源多为125I,由于该粒子源的辐射特点和粒子治疗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把放射源分为5类,其中125I粒子属于第4,5类,粒子辐射对人体的主要损害为:损伤甲状腺、影响性功能、使精子计数减少、以及影响智力、降低记忆力、损害眼睛晶体、遗传效应、增加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发生率等。低能量的射线对于人体的损伤的生物学机制为:①直接作用:射线造成DNA分子链的单链断裂、双链断裂,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②间接作用:射线对机体内水分子的电离,产生自由基(寿命只有5~10s),自由基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夺取氧,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流行病学统计表明,甲状腺作为对辐射的敏感器官,容易受到射线的损伤。随着这一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广泛应用,其产生的辐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介入医技人员开始研究并监测粒子术后患者对周围辐射的剂量。临床护理管理者也开始关注粒子植入病房护士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是否超出国家标准,并深入研究长期接受粒子的慢性辐射是否会对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影响。护士作为长期密切接触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一线人群,她们至今未纳入放射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的范畴,每年只能参加普通职工的体检。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粒子病房有些年轻的护士仅工作了几年就体检出了甲状腺的问题,如有不少护士发现了多发、散在的甲状腺结节,个别还发现了桥本甲状腺炎等。她们的甲状腺健康状况是否会受到放射性粒子的影响已经引起我们医务人员和临床管理者的关注。但是,关于粒子的辐射否会对她们的甲状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或慢性辐射损伤至今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并了解在125I粒子植入病房工作的护士甲状腺健康状况,并进一步研究在目前的防护措施下,在125I粒子植入病房工作是否会影响护士的甲状腺健康。第一部分 125I粒子植入病房护士甲状腺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1、目的调查并了解在125I粒子植入病房工作的护士甲状腺健康状况,同时分析研究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甲状腺的健康状况是否会发生变化。2、方法2.1研究对象广州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病区(粒子植入病房)护士。所有护士目前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2研究方法由我院体检中心超声科医生采用彩超检查粒子植入病房护士的甲状腺,根据甲状腺彩超报告结果确定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由我院体检中心护士抽取受试人员空腹静脉血行血液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查结果由我院头颈外科医师评定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否,并作出诊断。由与本研究无关的第三者负责收集、记录和整理检查结果,同时调查该病区护士是否曾患有甲状腺疾病,并了解其治疗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对该病区护士的甲状腺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2.3统计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1发病率:125I粒子植入病房工作的护士甲状腺彩超检查结果异常者为24例(n=54),发病率为44.4%。3.2病种分类:调查发现的甲状腺疾病中,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桥本甲状腺炎多见。3.3血液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血液甲状腺功能指标有异常者有7例(n=54)。3.4年龄、工龄和甲状腺发病率的关系;年龄和工龄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有增高的趋势。4、结论4.1本研究表明,粒子植入病房护士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4.2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粒子植入病房护士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明显增高。第二部分 125 I粒子植入病房和某普通病房护士甲状腺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1、目的在目前的防护措施下,探讨在125I粒子植入病房工作是否会影响护士的甲状腺健康。2、方法2.1研究对象及资料广州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病区(粒子植入病房)护士54人,女性,年龄21-42岁,平均29.3±6.7岁,从事护理工作10.3±5.7年,在本病区工作9.1±4.4年;广州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某普通外科病区(不接触粒子治疗患者的病区)的护士63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30.7±8.4岁,从事护理工作11.3±6.5年。微创介入病区(粒子植入病房)自2002年6月开展粒子植入手术,到2015年12月共行125I粒子植入手术5631例,其中最多植入128粒,最少植入5粒,平均植入29.4粒。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8天。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20-55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身体健康者。(2)微创介入病区护士满足在粒子植入病房职业连续暴露满一年以上。普通外科病房护士工龄在一年以上。(3)研究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同意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孕妇。(2)工作前体检有甲状腺疾病。(3)半年内服用碘制剂及相关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4)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以及肥胖、体质瘦弱者。(5)已绝经的。(6)影响甲状腺功能的不良嗜好,如有吸烟史的。(7)已离职护士。两病区所有护士均符合选择标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护士具有可比性。2.2研究方法由我院体检中心超声科医生采用彩超检查两组护士的甲状腺,根据甲状腺彩超报告结果确定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由我院体检中心护士抽取两组受试人员空腹静脉血行血液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查结果由我院头颈外科医师评定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否,并作出诊断。由与本研究无关的第三者负责收集、记录和整理检查结果,并对两组受试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2.3统计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125I粒子植入病房和某普通病房工作的护士甲状腺彩超检查结果异常者分别为24例(n=54)和29例(n=63),血液甲状腺功能指标有异常者分别为7例和6例,异常指标数分别为9和10。两组护士的彩超和血液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经统计学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4、结论在目前的防护现状下,在125I粒子植入病房工作对病房护士的甲状腺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