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不确知性融合模型及其在SST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迅速增加。IDC报告指出:2011年的数据量达到里程碑式的1.8ZB,所有数据每两年将翻一番,到2020年信息量将达到40ZB,其中33%的数据将包含有价值的信息,而仅有0.4%的全球数据得到了分析,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指的不仅是数据量,更侧重于数据的描述方式、描述内容。因此,大数据的描述结构与认知方法变得尤为重要。海洋信息也是如此,本文基于海洋信息中多卫星监测海水海表温度的融合开展了以下研究:1)大数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的全方位高密度数据精确的描述复杂事物,本文将其定义为全信息数据。全信息融合则是以全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全面认知复杂事物。在此过程中,无论从描述上还是认知上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也正是信息不确定性来源的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在大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尤其突出。因此,全信息融合不仅需要综合分析各种类型的不确定性信息/知识,更需要侧重处理信息/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信息/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出发,量化了全信息数据中多源信息的协同与冲突,在数值型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扩展信息融合及非结构化知识提取。2)在融合过程中,信息的预处理、量化及融合都存在着信息耗损,从而导致认知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信息耗损量直接影响着认知的精度和信度,因此信息耗损的度量在融合模型的评估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基于数据情境语义的移动相对熵度量信源本身的不确定性,实现了不完备信息系统的指向性约简,进一步度量了融合过程的信息耗损。3)在信息融合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全信息融合模型模拟人类认知原理,初步实现了对全信息数据的认知,构建了全信息数据的多层多粒度解析与融合模型,达到了随着信源信息量不断扩充与信息粒度不断加细,融合结果的精度和信度逐步提升的目的。同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耦合度矩阵融合模型、协同自适应融合模型、空间认知检索模型,分别解决了数据冲突、信息协同、非结构化知识检索等问题。综上,本文在多卫星传感器监测海水海表温度融合的背景下,构建了全信息数据融合模型,量化了多源信息自身的不确定性、一致性、冲突性、协同性,度量了融合过程中的信息耗损,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建立了随着信源信息量的不断扩充、信息粒度的不断加细,融合结果的精度和信度逐步提升的全信息融合模型。同时,本文利用信息的协同原理构建了基于群体决策的协同自适应融合模型,并构建了信息系统可信度分析的多层多粒度模型。在文章最后,探讨了在数据组成的虚拟世界中捕捉现实中的事件与规则,实现了融合结果的非结构化知识提取,从而为知识融合提供了开放式的检索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全信息数据的融合与认知正如人类对复杂事物的认知过程一样,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大量事实表明:在复杂信息系统中,群体决策的准确性远高于个体(领域专家)决策,今后可以从群体智慧与群体决策方向深入开展全信息数据认知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说起"闪客",在你眼前可能会浮现出一个佝偻在电脑前的不修边幅的电脑操作技术一流、美术功底扎实、数学成绩也不错的大侠形象。其实,要成为一名"闪客"远没有你想象像的那么高
<正>1948年下半年,在中国大地上的两个主要政党都把"运送"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国民党忙于向台湾抢运大量黄金、文物等贵重物品,共产党则在毛泽东指示下将国统区和海外的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不断攀高,已成为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奇特现象。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及实证检验表明,商业银行的存贷差及高的不良资产是导致M2/GDP升高的最
进入2004年,金融改革明显提速。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银行体系的稳健与否事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研究
机器视觉检测是建立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基础上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它通过图像处理获得被测工件对象的各种可描述参数,并对参数进行理解和判断,最终应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其核心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精髓是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毛泽
自201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很多都涉及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方式的探讨,强
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于20世纪80年代后取得强势话语权,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社会思潮。从本质
完整准确的网络拓扑是网络管理的基础.由于链路层设备的多样性、透明性、动态性,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发现链路层拓扑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链路层拓扑发现研究
从合成塔压力控制及氨水槽浓度两方面分析了CO2汽提法未满负荷生产的原因,提出了控制合成塔NH3/CO2投料比,降低调温水温度,提高工艺的操作稳定性等优化措施.通过优化前后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