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反应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o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正丁醛自缩合是工业生产辛醇工艺中重要的碳链增长反应。本文以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作为催化剂,对正丁醛自缩合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方法改性的壳聚糖对正丁醛自缩合反应的催化性能,发现催化活性相差不大。以未改性壳聚糖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正丁醛自缩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5wt.%,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8 h。在此条件下,正丁醛转化率为96.0%,辛烯醛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6.0%和89.6%。通过氨水处理的方法,回收的壳聚糖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基本不变。采用GC-MS对壳聚糖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反应体系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推测了反应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副反应。其次,利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正丁醛在壳聚糖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脱附过程,确定壳聚糖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反应机理为:一分子正丁醛首先与氨基活性中心形成亲核烯胺结构,烯胺再进攻另一分子正丁醛的羰基碳完成缩合反应。利用在线红外分析系统React IR TM IC-10研究了壳聚糖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反应过程发现正丁醛自缩合反应分两步进行:正丁醛自缩合先生成2-乙基-3-羟基己醛,2-乙基-3-羟基己醛再脱水生成辛烯醛。壳聚糖不但催化第一步反应,也对第二步反应有催化作用,提高反应温度对第二步反应的影响更大。最后,在研究壳聚糖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壳聚糖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反应动力学。该反应系自催化反应,动力学反应方程式如下:rB=-dcB/dt=cB1.56[1.547×exp(-13.043×10~4/RT)+260.803×exp(-4.039×10~4/RT)]r2E2H=dc2E2H/dt=260.803×exp(-4.069×10~4/RT)×cB1.56式中:rB,r2E2H 为正丁醛和辛烯醛的反应速率,mol·L-1·min-1 CB为正丁醛的浓度,mol·L-1
其他文献
针对荒山特点,运用景观生态学观点对荒山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思想和原则问题进行了探讨。
<正>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已成时代潮流。在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暴
<正>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又名Bloch-Sulzberger综合征,最早报道于1906年,是一种少见的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性疾病[1]。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水疱、疣状增殖、
目的:观察LINC01510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LINC01510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检索GEPIA数据库分析LINC015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qRT-PCR技术检测LINC01510在多种人胃癌细胞株(AGS、BGC823、MGC803、SGC7901)中的表达水平。选用低表达LINC01510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AGS)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价CO2点阵激光Deep与Superficial模式联合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纳入的20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每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治疗
报告1例寻常型天疱疮并发疱疹样天疱疮。患者女,45岁。因头皮红斑、水疱1年,泛发全身伴瘙痒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头皮散在黑色厚痂,双侧腋下甲盖大糜烂面,尼氏征(+);躯干、
为了评估某冲砂闸坝基的表层和深层抗滑稳定性,采用二维刚体极限平衡法对该闸室的表层抗滑稳定、闸基应力和软弱破碎带组成的不利结构面进行系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闸室在各
为规范银屑病的外用药治疗,避免由于滥用外用药而致医源性疾患,中华皮肤性病学会银屑病学组组织了国内部分银屑病专家并参考了欧美等国家的治疗方法,制定了寻常性银屑病的常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老年疝气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118例老年疝气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SOX9(Sex-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9)是与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同源的基因,参与胚胎早期多种器官的发育。最近研究发现在肿瘤中SOX9通过介导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