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政府出台了各类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实施方案,以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事实上,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小、治理存在缺陷,但因其研发投入较大,仅仅依靠政策补贴,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他们争相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同时滋生出了财务舞弊行为。纵观发生IPO审计失败案例的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要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他们采取财务舞弊等手段成功上市,之后的表现却大幅下滑,令人咂舌,这对投资者、证券市场和审计机构的负面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起步较晚,经营管理方面还可能存在如股权过于集中,经营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其特点包括高收益、高风险、高成长性、高投入,其IPO审计也较为重要和复杂。其中,在审计高新技术企业时,要重点关注研发费用的资本化、高新技术收入的区分、收入和成本的确认时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等风险较大的地方。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研究,以海联讯公司的IPO审计为例进行分析,结合其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性,以得出高新技术企业IPO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首先,了解该企业基本状况,如企业概况、上市历程、财务状况、股权分布结构和发展战略等,同时又对该项目的审计工作进行梳理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对高新技术企业海联讯公司的IPO审计风险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层面分析,前者包括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治理结构存在的风险、持续经营存在的风险,而检查风险主要与较低的审计独立性、薄弱的审计质量控制、不合理的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等紧密相关。通过深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环境的了解、关注企业的关键经营环节的内部控制、合理评估可持续经营能力、加强对收入和成本、研发支出等重点科目的审计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收入和成本科目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多关注资本化的研发投入、加强对公司可持续经营的审计、关注地方保护主义风险等策略来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同时事务所本身也应当增强独立性、培养审计专长、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