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跨入21世纪,信息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在其中功不可没。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99万亿,同比增速达到20.3%,其中内、外贸交易规模分别为1.13万亿和0.86万亿,分别相当于2008年全国国内商品销售总额和出口总值的6%和8.9%,占中国GDP的1.5%,拉动中国GDP增长0.13%,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赖于第三方支付的信用中介和支付网关作用的放大。2005年以来,以支付宝为代表第三方支付在国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一方面扮演着信用中介的角色,另一方面担当着支付网关的重任,突出解决了当下电子商务发展的两大困境:诚信和支付,促进了电子商务市场的繁荣发展,成为当下金融清算体系有效的补充。但与此同时它对我国的金融体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对原有的货币市场、信用体系的影响,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沉淀资金问题、洗钱问题、套现问题等,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了潜在的威胁。尽管国家在05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电子签名法》、《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试图规范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但迄今为止,仍未对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属性和业务范围进行定性。第三方支付游走在政策和法律的灰色地带,前景扑朔迷离……本文便是在第三方支付这种尴尬的发展境地下产生的,文章先后介绍了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应用流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接着着重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清算功能,从电子货币和网络信用等角度探讨了第三方支付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并由此提出了第三方支付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法律地位、监管问题及业内竞争问题。而后本文通过对国外第三方支付发展经验及其法律监管形式的对比借鉴,提出相应建议:一方面国家要明确其的法律地位、经营业务,完善其监管体系;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塑造其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希望借此能为国内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指明方向,能为国内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