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变迁语境下《人民日报》(海外版)话语研究

来源 :新疆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下简称《海外版》)作为国家外宣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从改革开放创刊至今,始终见证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始终忠诚地为海外读者服务。40年来,《海外版》经历了多次改版,不同时期的报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海外版》“中国制造”的报道为例,选取了1985年7月-2017年7月以“中国制造”为关键词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共筛选出633篇有效报道。通过对样本内容进行通读,将其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主要围绕四个时期进行话语分析,寻求新闻报道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论文采用了梵·迪克的话语理论和费尔克拉夫的“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向度的话语理论。在文本分析中,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中国制造”的报道概况进行梳理:报道数量总体保持均衡,报道主题以技术创新为主,报道版面集中在头版,报道体裁主要以消息为主,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日益生动化;在话语实践分析中,主要研究报道主题的多样化和议程设置的多样化,话语在社会语境中被建构并根据社会属性、国家立场、传播者意图、受众需要的变化而进行报道内容调整;在社会实践分析中,寻求社会发展和报道变化之间的关系。社会变迁与话语变化具有相互建构的关系,具体体现在: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和媒介融合为《海外版》的话语呈现提供了物质保障、精神力量、技术支持。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海外版》新闻报道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影响,也展示了海外受众对中国产品和中国形象的认知和关注。不仅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媒体之间的合作,也有助于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和世界和平发展。通过研究还可以发现,“中国制造”四个发展时期的报道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产生了相对一致的变化:“海味”日益浓厚实现精准定位,注重“文化浸润”增强情感交流,叙事方式更加多样创新话语模式。如今,海外华文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海外华文媒体的对外传播发展进行一些浅见和思考:首先通过打造多元精品,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其次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实现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更直接的内容体验;再次加强与世界主流媒体的合作打造共享化交流平台,实现平台互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坚持中国立场和态度,提高传播影响力,积极承担媒体社会责任,成为《海外版》对外传播发展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变性淀粉在咸味调味酱体系中的增稠性。分别考察不同原料、变性方式和变性程度的变性淀粉原料在酱料体系中的增稠性差异。同时,讨论了变性淀粉与
工程岩体内部含有大量的空洞、裂隙等缺陷,它们的存在严重降低了工程岩体的承载能力。为了延长工程岩体的寿命和提高工程岩体的强度,岩土工程大量应用了锚杆加固技术,既提高岩体结构完整性,又能充分发挥岩体的自身承载能力。虽然锚杆加固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已有一个多世纪,但是对锚杆的锚固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本文通过试验对锚固裂隙岩体的裂隙演化和力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依据研究内容,设计了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和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在这样的形势下,想要让东西方能够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做好商务工作中的英语翻译尤其重要.本文全
农村金融是金融市场最脆弱的环节,但又是最灵活的环节。最脆弱缘于在其正规金融机构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最灵活在于农村金融有极其多样的民间资本形式存在。目前,可以从正规
摘 要:本文主要从听课教师如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现场,重新规划教学过程,构建教学课堂几方面来分析,进而内化听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构建高效教学课堂。  关键词:听课;观摩;反思;构建  北师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写了三年的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一堂好课是在观摩课堂教学中反思教学,在反思课堂教学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媒体的日新月异在强烈吸引高校学子的同时,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应对挑战需要疏堵结合,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广覆盖和易传播,另一方面则需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与内容。如此,高校思政教育方能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并实现自我创造与革新。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政教育  新媒体环境是指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外的新兴媒体,尤其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各类传播媒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