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D4基因多态性对ADHD患儿大脑静息态异常脑网络连接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方法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静息态脑功能活动特征,探讨多巴胺D4受体2次重复等位基因(DRD4-2R)对ADHD患儿的脑网络连接的影响,加深对ADHD病理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方法: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深入探讨独立成分分析(ICA)和相关分析在功能连接方面的应用,对52例亚洲ADHD患儿的静息态脑功能图像进行分析,包括33例2次重复等位基因(2R)非携带者,19例2R携带者,其入组者均为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儿。利用ICA排除心跳、呼吸、头动等影响后,每个受试者均提取3个脑网络(执行控制网络、体感网络和默认网络)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  结果:  (1)与2R携带者相比,2R非携带者的脑体感网络右侧额中回区域和脑执行控制网络右侧额中下回、右侧眶额皮质、右侧前扣带回区域均表现为连接减低。  (2)2R非携带者的脑默认网络左侧额下回区域连接减低而右侧楔前叶区域连接增强。  (3)ADHD患儿的脑执行控制网络中,右侧额中下回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Conners多动指数得分及冲动/多动平均分呈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  DRD4-2R基因对ADHD患儿多个脑网络产生影响,包括执行控制网络、体感网络及默认网络等。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亚洲儿童,推测DRD4-2R基因的主要影响脑区位于以背外侧前额叶为中心的前额叶皮质环路,产生了严重的冲动/多动症状,为ADHD脑功能诊断提供了潜在的病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CXCL16水平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背景:子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估计2002年全世界有4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