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氧折流反应器启动及产甲烷菌种群演替特征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反应器内营造特殊的微氧环境,使厌氧、兼性和好氧菌在空间共存并协同作用发挥不同菌种处理污水的能力,具有去除效率好,氧利用率高,能耗小,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作为第三代新型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具有较强的截留生物固体能力,良好的水力流态以及良好的微生物功能分区等结构优势,但面临处理效率低,处理时间长等问题。微氧折流反应器将微氧理论应用于折流板反应器中,既能发挥折流板反应器的结构优势,又能利用微氧形成的微环境,使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同时发生成为可能,决定了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处理效率,而且一体化设计能适宜于村镇地区污水处理。产甲烷菌能将有机化合物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是生物反应器中重要的功能微生物,由其完成的产甲烷过程是生物处理工艺中最重要的限速步骤,其在污水COD去除等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本论文基于微氧折流反应器的启动试验,考察其启动过程及处理污水的效果,并针对污水COD去除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产甲烷菌重要的功能基因mcrA基因,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构建克隆文库的方法对其活性污泥中产甲烷菌的分布、群落结构以及种群演替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微氧处理工艺与与折流反应器相结合进行尝试,并对微氧折流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接种到微氧折流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以每曝气10h后间歇4h的方式进行间歇微氧曝气,经过20 d完成驯化。连续微氧曝气阶段,将反应器1#和2#格室的DO控制在0.4~0.5mg L-1,3撑格室处于厌氧状态,采用逐步缩短HRT的方式提高反应器负荷。经过95 d的运行,在HRT为8h,VLR为0.7kg m-3 d-1时反应器达到最后稳定运行状态,COD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pH值维持在7.3左右,出水VFA降低到77mg L-1左右。  (2)获取高质量的污泥样品DNA是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关键所在,本论文对CTAB法、BioTeke法和PowerSoil法三种DNA提取方法获得的活性污泥总DNA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DNA浓度最高,纯度略逊于BioTeke法提取的DNA,但显著高于PowerSoil法,是一种适合活性污泥总DNA提取的方法,能满足微氧折流反应器分子生态学研究的需要。而用PowerSoil法提取的DNA进行定量PCR分析时稳定性更好的。  (3)微氧折流反应器的环境条件可以保证产甲烷菌的正常生长,不同格室的产甲烷菌的丰度均要高于接种污泥(1720 copies ng-1),其中经过微氧处理的1#(2864 copies ng-1)和2#(2282 copies ng-1)格室产甲烷菌丰度低于厌氧状态的3#(3508 copies ng-1)格室。随着反应器启动到稳定运行,微氧折流反应器中产甲烷菌丰度整体逐渐增加。其中,1#格室产甲烷菌基因丰度先由第一阶段的1580 copies ng-1下降到第二阶段的1355 copies ng-1,最后稳定阶段又升高到2864copies ng-1。2#格室的产甲烷菌基因丰度表现出与1#格室类似的趋势,但是相比1#格室变化幅度小,三个阶段的产甲烷基因丰度依次分别为2024 copies ng-1、1970 copies ng-1、2282 copies ng1。3#格室的产甲烷菌基因丰度随着反应器的运行逐步上升,稳定后达到最大3508 copies ng-1。  (4)微氧处理后折流反应器产甲烷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接种污泥的产甲烷菌序列多属于Methanomicrobiales目的Methanoregulaceae属,1#格室中产甲烷菌多隶属于Methanomicrobiales目的其他属,2#格室的产甲烷菌则多隶属于Methanobacteriales目,而保持厌氧状态的3#格室的产甲烷菌主要属于Methanomicrobiales和Methanosarcinales。在不同运行阶段,微氧折流反应器中产甲烷菌的群落结构变化明显。1#格室产甲烷优势菌由Methanobacteriales目变为Methanomicrobiales目,2#格室产甲烷菌的群落结构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优势菌群,而3#格室中,隶属于Methanosarcinales目的产甲烷菌逐渐发展成优势菌群。  (5)产甲烷菌mcrA基因多样性指数表明微氧曝气的引入降低了活性污泥中产甲烷菌的生物多样性。在反应器运行的不同阶段,2#格室的生物多样性均高于1#格室,3#格室的多样性在前两个阶段没有变化,而在第三阶段升高。  折流反应器在微氧条件下处理村镇生活污水可以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器中产甲烷菌基因丰度与COD去除率变化情况基本一致,产甲烷菌多样性以及优势产甲烷菌群的稳定性表明系统运行的异常情况。
其他文献
中国对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的研究方兴未艾.但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边缘镇的发展面临新的问题.为探讨这些问题和寻求
<正>由浙江大学教授黄寿波等编著的《茶树优质高产栽培与气象》一书,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根据我国
科学数据已渗透到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科学数据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共享现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迫切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数据共享,可以支持科学研究的再现和验证,也
在系统总结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理论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以区域发展框架和区域发展目标体系为基础,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指标选择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性两
该文主要研究线索是:在总结归纳乡村空间系统的有关概念、内涵及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苏南为分析单元,探讨了苏南乡村空间系统演化的阶段性过程、不同阶段乡村空
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地推动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高度化的方向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条件.该文通过剖析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产业结构,探讨
积雪因其特有的表面高反照率、低导热率以及融雪水文效应,在全球辐射平衡、水能循环、气候变化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积雪也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人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和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下各个领域部门在地理信息的生产、访问和应用上相互协调和合作的基础设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以数据共享为
该文以地理科学中形、数、更换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出发点,并以形、数、理为研究的归宿点.首先,对城镇形态的研究作了回顾,了争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状况.在此基础
西藏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一直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