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自由和充分的时期。工商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西望黄河、南临中原、北通幽燕,是历代统治者必争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独特的自然地理区位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使泽州府的工商业经济在清代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本文利用历史学、社会学和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从泽州府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的分析着手,对泽州府境内的手工业、商业以及市场网络进行研究,重点探讨这一时期泽州地区手工业、商业以及市场网络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了解泽州地区农民与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农民自身身份的变化问题,以及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利用社会变迁的有关理论,对商人与当地社会的互动运行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这些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对发展区域经济以及特色城镇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泽州府的区域格局与交通区位”,简要介绍泽州的历史沿革,通过分析泽州府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基础,为第三、四部分提供基础。第三部分为“泽州府的手工业”,主要介绍泽州府手工业的支柱产业——冶炼业以及其它行业,通过对冶炼业的重点介绍分析,认为泽州府此时的手工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和特点。第四部分为“泽州府的商业与市场网络”,通过对商业行业、商业税收的分析,来探讨粮食贸易在泽州府市场上的重要作用以及本地市场的专业化特色。根据施坚雅的中心地理论以及市镇经济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市场网络与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第五部分为“泽州商人与地方社会”,通过清代泽州府商人地位上升的史实,来分析商人对地方社会生活全面深刻的影响。其影响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第六部分为“结语”,主要概括本文内容的主旨,总结本文的存在的问题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