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在意见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通过对武鸣县新型农民培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来探索当前新型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创新、文献综述、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本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我国培育新型农民的政策及部分地区培育的情况。第三部分。武鸣县培育农民的措施,主要有以“双培双促”活动为契机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培育农村骨干队伍,发挥新型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多种有效和针对性强的培训,培育农村劳动力;积极探索增收新路子,为培育新型农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开展文艺、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培育新型农民奠定浓厚的精神文明氛围。第四部分。新型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当前武鸣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1)培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培训理念与社会响应反差较大;培训规模偏小,投入不足;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不相一致;培训形式单调,培训对象流动性大;政府统筹力度不够,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职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办学模式单一、管理体制不顺;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状况欠佳,课程内容陈旧、科技含量低,不能满足农民的教育需求。(2)从培育的效果即农民的素质现状间接的来看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劳动技能低,有一技之长的较少;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农民的市场意识不高,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农民的生活环境脏、乱、差;农民的政策认可度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落后等。第五部分。武鸣县新型农民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分析。本文结合人力资本理论从政府和家庭(个人)两个层面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进行分析。第六部分。探讨新型农民培育的对策。首先要明确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范畴,包括:明确素质教育的对象;明确素质教育的任务;明确素质教育的形式;加强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在对策方面主要有:在制度建设层面上,要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统一实施,完善制度建设,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制度保障;在具体操作技术层面上,要传播新知识、新思想与新技术。在主体层面上,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首创精神;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与城乡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当地经济。第七部分。关于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全能型”还是“专业型”;新型农民的产生可能伴随的风险进行相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