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目前在农资投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在农产品全检测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检测设备落后,检测机构网点分布不均,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屡禁不止,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由于农产品在日常消费品中占较大比例,且由于产品自身的特性在流通过程极易产生许多不安全的问题。桂林作为广西农产品重要的主产区,加强农产品全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农产品安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在农产品全供应链安全保障运行模式及新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结合农产品安全,农产品供应链、PDCA、HACCP等相关理论,构建了桂林农产品全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的运行模式,并针对四个不同的阶段,即计划阶段、运行阶段、检查阶段和改进阶段,建立基于政府监管一体化、第三方市场认证的信用系统,农产品安全采购、全流程冷链系统和政府引导、消费者导向,企业自发建立的安全追溯系统。在改进阶段构建桂林农产品全供应链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RFID技术,条码技术、传感技术、3G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到桂林农产品全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中,构建了桂林农产品全供应链安全保障的运行模式,并根据不同阶段特征,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系统。二是针对构建的桂林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保障的运行模式,从合理产权的角度,提出明晰农产品供应链主体产权,实行政府监管一体化,第三方机构或专业组织进行市场认证,农业生产者和企业等充分参与的信用系统、安全追溯系统和全程冷链等。三是针对桂林农产品安全管理中的复杂问题,从全供应链的角度,构建了桂林农产品全供应链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针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