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黄芩汤对IL-22的调控作用及黄芩汤对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黄芩汤对肠上皮屏障中的紧密连接蛋白的上调作用是否是通过调节IL-22的表达来实现的。 【方法】 1.建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予以黄芩汤干预; 2.观察小鼠造模期间的症状变化; 3.HE染色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4.EIL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IL-22细胞因子的含量; 5.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IL-22R、IL-22、Occludin、Claudin-1 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 6.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结肠组织Ki-67、ZO-1的表达。 【结果】 1.造模期间,DSS模型组、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小鼠均出现黏液性腹泻、便血、进食差、懒动、弓背及体重减轻等症状。与正常组相比,DSS模型组、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小鼠体重均明显下降(P<0.01)。而在给药治疗后,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小鼠体重回升情况较DSS模型组明显(P<0.05)。 2.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的病理学改变较DSS模型组有明显改善。 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相比,DSS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Ki-67阳性细胞明显升高(P<0.01),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Ki-67阳性细胞较DSS模型组稍有降低,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DSS模型组结肠粘膜中ZO-1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01),而在给药治疗后,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小鼠结肠粘膜中的ZO-1染色阳性细胞均较DSS模型组小鼠明显增加(P<0.05)。 4.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DSS模型组外周血中IL-2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DSS模型组相比,黄芩汤组和美沙拉嗪组外周血中IL-22含量降低(P<0.05)。 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DSS模型组结肠组织中,IL-22、IL-22R、p-Stat3表达明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L-22(P<0.01), IL-22R(P<0.005),p-Stat3(P<0.05)),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SS模型组相比,黄芩汤组和美沙拉嗪组中IL-22、IL-22R、P-Stat3表达明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L-22(P<0.001), IL-22R(P<0.001),p-Stat3(P<0.01)),而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升高(P<0.05)。 【结论】 1.黄芩汤对于DSS构建的C57BL/6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有很好的缓解治疗作用; 2.DSS构建的C57BL/6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中,IL-22分泌较正常组明显增多,而黄芩汤具有能抑制IL-22的分泌或者是黄芩汤可以促进恢复期IL-22的重吸收; 3.DSS构建的C57BL/6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中,黄芩汤能促进肠粘膜屏障中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帮助修复肠粘膜屏障; 4.黄芩汤对肠上皮屏障中的紧密连接蛋白的上调作用是否是通过调节IL-22的表达来实现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