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体色分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褐飞虱体色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一是,在野外褐飞虱若虫体色的分化情况;二是在环境方面,光照和温度对褐飞虱体色的形成是否有影响,两种体色的褐飞虱在恒定高温和低温下的存活率;最后,利用两种外源激素,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和早熟素Ⅰ(PI)作用于2龄褐飞虱若虫,看其对体色是否产生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4月上旬,田间只有少量褐飞虱迁入,能采到的褐飞虱的成虫和若虫都不多。到了6、7月若虫出现高峰,成虫和若虫均以黄色的体色居多,黄色若虫达到46.62%,成虫达到57.65%。到了10月份,田间的褐飞虱成虫和若虫均以褐色居多,若虫的比率达到48.00%,成虫为60.71%。2、2龄和3龄的褐飞虱若虫,在三种光照周期,全黑暗、12小时光照和24小时光照条件下,发育到5龄的结果表明,若虫在12小时光照条件下,均比在全黑暗处理组和24小时光照组的存活率高;黄色若虫所占的比例在三个处理中都是最多的(达到38.79%以上);同一体色在三种光照周期中所占有的比例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初步说明不同光照条件对褐飞虱体色变化影响甚微。3、将不同体色的4龄褐飞虱若虫(黄色和褐色),分别置于恒定高温(34℃和37℃)和恒定低温下(10℃和4℃)下,24小时后,若虫的存活率结果表明,这两种体色的若虫在高温和低温下的耐受性差异不显著。在恒定温度(30℃和10℃)下培养2龄褐飞虱到5龄,体色分化中以黄色若虫所占的比例居多。4、2龄若虫在三个变温13℃:28℃、28℃:21℃、21℃:13℃处理下,到5龄时,若虫在28℃:21℃这个处理组所需要的发育时间历期最短。当温度在28℃与13℃范围内交替变化时,褐色体色的个体出现频率最高,与出现的另两种体色个体相比,差异显著。5、用保幼激素类似物和早熟素Ⅰ分别处理褐飞虱2龄若虫,发育至5龄时,出现的各种体色在两种外源激素的不同浓度处理中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蔗糖是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运输的主要形式,蔗糖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突出作用,因此研究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功能不仅对基础研究有意义,而且对生产实践也有重大意义。本研究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并行接口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速度的要求,由于Serdes技术有较强的抗噪声与抗干扰能力、成本低、适合于高速传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Serd
学位
网络是现实世界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实世界中的不管是Internet网路、交通运输、人际关系还是贸易、生物基因等等,都可以抽象为网络。这些网络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稳
上世纪80年代,新水墨的实验使得水墨艺术开始区别于传统中国画而成为一个新的创作分支,“当代水墨”、“实验水墨”、“观念水墨”、“新水墨”这些新名词更是以全新的态度表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检测和跟踪是保障交通数据采集能及时准确获取现场信息的重要手段。由于交通场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有的用于交通视
  土壤氮素(N)是林木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微生物矿化作用产生的有效N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限制沙地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因子之一。本文以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SensorNetwork)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医疗护理、智能家居、工业生产控制和交通控制等领域。WSN技术在国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这一切依赖于周围基础设施网的正常运转。如何才能提高这些基础设施网络的可靠性呢?这就是复杂网络优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生物发光断层成像技术(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BLT)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安全性高和低成本的特点,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 BLT逆向求解是严重的病态问题,主要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