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腹部病症,致病因素复杂。中药以其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亚洲地区被广泛应用。其中许多中药复方都对肠梗阻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的是,在这些复方中大多含有大黄、厚朴和枳实(RMC)这三味中草药,但是关于这三味中药联合治疗肠梗阻的药理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究它们对肠梗阻的治疗机制非常必要。系统药理学以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对中药的机制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运用系统药理学的技术,建立了由311种化合物构成的RMC的成分数据库,并利用药代动力学性质筛选,得到45种RMC活性成分。随后利用靶点识别,共识别出65个RMC互作靶点。通过网络分析,我们发现RMC一方面通过作用于胃肠系统相关靶点直接治疗肠梗阻,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炎症、糖尿病和血栓相关靶点间接治疗由这三种疾病引起的肠梗阻。经过通路分析,RMC治疗肠梗阻的机制主要与钙离子、p38/MAPK、PI3K/AKT和JAK2/STAT3这4条通路有关。将RMC与肠梗阻西药对比,它们共同作用于6个靶点,即HTR2A、HTR3A、ACHE、KCNH2、OPRD1和OPRM1,说明这些蛋白是肠梗阻治疗的关键靶点。最后本文还利用对接实验,很好地佐证了RMC的药理机制。本文不仅揭示了RMC治疗肠梗阻的药理作用机制,更为今后中药机理的探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系统药理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