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sha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遍的观点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因此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从理论上回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否改变世界或国家经济分布不均衡的格局,是否在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的同时促进区际公平,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对产业分布、区际福利、经济增长、产业分工有何影响,政府在促进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何去何从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本文基于一个新的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来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到实证,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生产效应、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比较全面地考察了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市场化进程中,产业分布、人民福利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变化。除此之外,从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的影响出发,分析泛珠三角当前的产业结构状况,指出泛珠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产业分布形成核心——边缘结构。一体化区域形成之后,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本地市场,在本地市场放大效应的作用下,区外的产业和投资向一体化区域内部转移,区外的产业份额逐渐减小,经济体系形成了“核心一边缘”结构。在一体化内部也有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发达的成员国吸引了经济欠发达成员国的产业,形成一体化区域内部的“核心一边缘”结构。 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了成员国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成员国的居民福利水平,降低了非成员国居民的福利水平。在产业集中的一体化区域内部,受价格指数的影响,居民生活成本降低,福利水平提高。非成员国则由于产业的丧失,福利水平降低。相应地,规模大的成员国福利水平提高也较规模小的成员国大。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产业分布以东部为核心,东中西部区域差距的日渐扩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缩小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区际差距,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小国不加入一体化集团,将被边缘化。虽然加入一体化组织获得的利益小,但是至少加入后福利状况不会恶化。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有加入一体化组织的动机。 由于知识溢出具有空间局限性,产业集聚的一体化区域内获得的知识溢出较区外多,经济增长率相应较高。为遏制区际经济差距的扩大,应该充分发挥知识溢出对产业分布的分散作用力,采取促进知识溢出的手段,减小空间距离对知识溢出的影响,加强知识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传播,从而减弱区位对产业分布的影响力。当经济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时,递增报酬和运输成本的作用使产业向大市场集中,集聚带来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会扭曲产业结构,使区际分工并不显著。当实现完全自由贸易时,区位对于企业的产品生产无关,各地区据比较优势实现了差异化的产品生产。对我国泛珠三角九省制造业结构的分析发现,当前泛珠三角产业结构并不合理。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产业分布有可能会被进一步扭曲。为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顺利开展,大幅度提高贸易自由度,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落后地区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是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企业年金在保障职工退休待遇、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国家建立养老体系的第二支柱的步伐的加快,企业年金越来越成为各方所关注的焦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逐步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内各区域之间、各省市之间和城乡之间都产生了巨大的数字鸿沟,研究目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