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以粉刺、炎症性皮疹、脓疱、囊肿为主要皮损。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形成瘢痕。青春期结束后,多能自愈。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环境污染以及化妆品的滥用,青春期结束后仍受痤疮困扰的患者逐渐增多。此类患者所患痤疮称为青春期后痤疮。其中,既往无痤疮病史的称为迟发性痤疮,25岁以后发病,女性患者居多,以散在、结节状皮损为主,多属轻中度。迟发性痤疮病因病机较青春期痤疮复杂,常规治疗收效甚小。目前,现代医学还不太明确迟发性痤疮发病机制,但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紊乱、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角化过度,细菌增殖有关。治疗时多针对病因,如调节性激素水平,抑制皮脂分泌、毛囊皮脂角化,杀菌消炎,可配合光学治疗。此外,由于本病患者多为职业女性,有一定的日常皮肤保养及化妆要求,鉴于错误使用化妆品可导致痤疮的发生以及加重,选择合适的化妆品以及正确的皮肤护理指导对本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迟发性痤疮可归属于中医的“肺风粉刺”范畴。因文献并没有对迟发性痤疮单列条目,现代学者对其病因病机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多数学者认为迟发性痤疮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热、瘀、痰,病位在心、肝、肺、肾,症候表现不再是单纯的实证、热证,而是虚实夹杂。在治疗方面,传统的清肺泻热方法收效较低,考虑与本病病因病机较青春期痤疮复杂有关。本研究认为女性迟发性痤疮多与冲任失调有关,通过观察分析针刺调冲任对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务求为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提供了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针刺调冲任对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是否存在差别。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病例60例,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将患者分配治疗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治疗组采用针刺调冲任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以皮肤损害消退的程度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种疗法对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皮肤损害形成的抑制及皮肤损害形成后皮肤的恢复。观察周期为2个月(1个月为1疗程)。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针刺调冲任方法较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无论是常规针刺方法还是针刺调冲任方法都能减少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的面部皮损,但针刺调冲任法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