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胶囊型室温自修复环氧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表征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优良,但易遭受局部损伤和微裂纹破坏,如能模拟生物体损伤自愈合原理,赋予其自动修复、阻止裂纹等破坏发展、恢复材料性能的能力,对于保持材料的机械强度、消除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细的文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已研究的各种自修复方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体式自修复强烈依赖人工干涉;对于外植式自修复中的空心管道修复,胶粘剂装填和管道密封的困难以及空心管道的特殊加工生产不利于规模化工业应用;而发展最快、最有希望获得实际应用的微胶囊结构修复方式,却因为修复体系选择不当或微胶囊化的困难而达不到理想的修复效果。目前,将微胶囊化的修复剂添加到树脂基体中是实现高分子复合材料自修复功能化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必须解决修复剂组分如何在断裂面上相遇,以及相遇后能否发生反应,材料在多长时间内能维持这种自修复功能,材料自身的其它基本性能有无下降等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决定自修复复合材料最终能否实用的关键。 本论文以赋予环氧树脂材料室温自修复能力为目的,选用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微胶囊型自修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通用的性能优良的胶粘剂一环氧树脂/多硫醇固化剂双胶囊作为修复体系,以满足自修复功能实现所必需的能量供给和物质供给。通过合理选择修复体系,制备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能够及时快速修复内部裂纹破坏的自修复型环氧基复合材料。 本工作首先制备了氨基树脂/环氧修复剂微胶囊、氨基树脂/多硫醇微胶囊以及含有催化剂的固化剂微胶囊,通过FTIR、micro-Raman、EA、TFG、SEM、DSC以及激光粒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这些微胶囊进行了相关表征工作,阐明了环氧预聚物与固化剂反应的固化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含有双组分环氧和固化剂微胶囊的环氧基复合材料,利用锥形双悬臂梁实验对复合材料的自修复功能进行了有效表征,详细考察了裂纹宽度、胶囊含量、胶囊匹配性、胶囊大小、催化剂、修复体系种类、修复环境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对自修复效果的影响,并运用胶粘剂粘接原理分析了复合材料的自修复原理和破坏机理。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深入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合理地选择环氧预聚物—多硫醇/叔胺胶粘剂作为修复剂,并据此设计出含有双胶囊修复体系的室温自修复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2、成功地对环氧预聚物进行微胶囊化,对胶囊性能进行表征和考察,使其满足自修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基本要求。实验表明,以氨基树脂缩聚动力学为基础,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可以使制备的环氧微胶囊具有以下性能:(a)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调节;(b)囊壁足够薄,保证胶囊即使在粒径很小时仍具有较高的芯含量;(c)囊壁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和耐热性;(d)机械强度足够高,能承受与基体材料复合过程中的外力作用:(e)囊壁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匹配,且胶囊与基体材料间粘结良好,保证裂纹形成过程中胶囊随基体同时开裂;(f)胶囊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具有长效性;(g)制备方法简单,能够批量生产。 3、采用原位聚合与界面聚合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包裹高活性多硫醇的微胶囊,通过合理地调节合成条件避免多硫醇芯材过量消耗并使囊芯活性保持不变。氨基树脂预聚物和低聚物的表面活性、较快的反应速率和合适的反应条件在微胶囊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4、充分利用多硫醇微胶囊囊壁的半渗透膜特性,采用渗透方法,使催化剂叔胺进入胶囊内并与芯材稳定结合。所得到的固化剂微胶囊具有同环氧微胶囊相似的优良性能。 5、制备出含有环氧/固化剂双胶囊修复体系的自修复环氧基复合材料。修复剂的高流动性和化学活性,及其与基体间的分子相容,保证在复合材料内出现裂纹时修复体系能够在常温以及低温下快速、自动、完全修复破坏部位。   6、复合材料具有多次自修复能力,多次修复后效果明显下降,有望用于修复强度较低的如橡胶基复合材料或对涂料表面裂纹或擦伤进行简单填充或密封、避免外部苛刻环境进一步腐蚀破坏。 7、修复剂对基体具有良好的粘接作用,无论在各种情况下,都没有发现修复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破坏现象。当修复效率较低时,主要发生修复剂粘接膜的内聚破坏;当修复效率较高时,主要发生修复剂粘接膜与基体并存的内聚破坏。 8、被微胶囊化的修复剂组分性能长期稳定,能够扩大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应用范围。自修复环氧基复合材料性能稳定,其自修复能力具有长效性、耐久性。 9、微胶囊粒径大小和含量对复合材料的起始断裂韧性影响较大。适量微胶囊的加入对脆性环氧基体具有明显的增韧作用,且胶囊粒径越小增韧效果越好。不同于纯环氧基体的镜面破坏特征,复合材料断面表现出锯齿斑纹状韧性破坏特征。这种有别于固体粒子填充材料的特征破坏和产生的表面微裂纹是微胶囊增韧的主要原因。微胶囊对环氧基体的杨氏和弯曲模量等影响较小,对拉伸、弯曲、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稍有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一次次革新,数字媒体已经不再是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称之为新媒体的技术。本文从定义新媒体出发,确定了新媒体环境的定义,讨论了新媒体中网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近期在美国加州波莫纳举办了机器人挑战赛总决赛,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个团队以及他们的机器人将为争夺350万美元奖金而战。该比赛已历时3年,2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国内外农药的剂型正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农药剂型研究比较落后,老剂型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两者占主要地位,而且剂型比较单一,对环境污染比较
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公布。美联社4名女记者揭露东南亚海鲜业中的劳工奴役现象,获得了今年普利策最高荣誉“公共服务”奖。能拿到这个奖,不只因为她们深入虎穴式的报道。
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时下中国媒体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课题。而腾讯作为我国最为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经历了从单纯的网络聊天工具到提供全方位资讯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变迁。其间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及普及,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空前丰富,其受复杂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
Ti3AlC2是新型功能陶瓷,三元层状碳化物(MAX)相的重要成员,具有与金属相似的导电性,在电化学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应用背景。本文
尺寸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纳米粒子。它是由一定数量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粒子,其性质既不同于宏观大尺寸颗粒,也不同于单个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是一种介观系统。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等使其具有常规粗晶材料不具备的特性。这些纳米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在力学、电学、磁学、热学、光学和催化等方面具有奇特的功能,因此,
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永远立于不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微观尺度上把有机相和无机相结合在一起,同时赋予复合材料有机相和无机相这两种组分的优势,进而实现所需材料的性能,因此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