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a-miR-99a-5p在胆囊癌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胆囊癌是发病率较低但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其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排第六位。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方法,但由于其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至进展期,根治性切除率低,故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不足5%。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它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区结合来参与对下游分子与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miRNA在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方法1、通过前期的高通量miRNA芯片检测了胆囊癌组织以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TCGA数据库的资料,筛选出miR-99a-5p作为研究对象。2、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胆囊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miR-99a-5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99a-5p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预后的相关性。3、通过细胞功能学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miR-99a-5p对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是否存在调控作用。4、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99a-5p的靶基因,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miR-99a-5p是否与靶基因的3’UTR区产生作用,并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iR-99a-5p是否能在蛋白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同时判断miR-99a-5p是否对相关信号通路和EMT相关指标产生影响。5、用细胞功能学实验验证miR-99a-5p的候选靶基因SMARCA5在胆囊癌中的相关功能,并用回复实验验证miR-99 a-5p能够通过靶定SMARCA5实现抑制胆囊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功能。结果1、通过miRNA芯片分析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miR-99a-5p在胆囊癌患者癌组织中普遍低表达,且miR-99a-5p的低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2、体内体外实验证明miR-99a-5p的过表达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和EMT作用抑制了胆囊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功能;3、MTOR和SMARCA5确为miR-99a-5p的直接下游靶基因;4、SMARCA5能够促进胆囊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且直接介导了miR-99a-5p抑制胆囊癌侵袭转移功能的作用。结论miR-99a-5p在胆囊癌患者癌组织中普遍低表达,通过靶基因MTOR、SMARCA5以及PI3K/AKT通路和EMT作用抑制了胆囊癌的侵袭转移功能,miR-99a-5p可能成为胆囊癌综合治疗的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骨髓多潜能间质细胞(Bone multipotent stromal cell,BMSC)和TGF-β抑制剂可治疗骨再生和重塑障碍所致疾病。然而,BMSC疗法存在成瘤、致癌和免疫抑制风险;TGF-β抑制剂面临无骨靶向、累计剂量高和副作用大的问题。因此,本实验旨在探究BMSC来源细胞微囊(Extracellular vesicle,EV)是否能促进骨修复;利用化学修饰,提高TGF-β抑制剂骨靶
研究目的:磺酰脲受体1(sulfonylurea receptor 1,Sur1)属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TP binding cassette,ABC)蛋白家族,该受体除了可以与Kir6.1/Kcnj8组成KATP离子通道,还可以与ATP及钙离子敏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结合形成Sur1调控的NCCa-ATP(Sur1-NCCa-ATP)离子通道。最近的研究表明,Sur1-NCCa-ATP离子
研究目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但DHCA长时间应用会对神经功能造成缺损,成为术后病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有效预防DHCA并发症之前需要了解其病理分子机制。近来研究认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是DHCA并发症的一个重要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多地政府官员暴露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短板,在初期错过了宝贵时机,造成了极大损失。武汉市洪山区副区长王XX严重失职失责,导致该区大量密切接触者未被及时集中隔离、大量确诊患者未被及时收治、部分确诊患者送医救治过程中长时间滞留。鄂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方XX未按规定要求带头深入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对本单位部分党员干部未深入社区等问题不抓不管,并提供虚假情况应
目的:尿道狭窄疾病临床疗效差,复发率高,是泌尿外科治疗难点。理想的尿道修复应恢复尿道壁固有层次结构和功能,而组织工程技术将成为新的治疗手段。本研究拟探讨超微超顺纳米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三维细胞膜片技术构建全层仿生尿道用于犬尿道修复与替代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切取比格犬少量口腔组织和脂肪组织,原代培养犬脂肪干细胞、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和口腔黏膜下成纤维细胞。利用USPIO标记细胞,探索最佳标记浓
背景与目的: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及大鼠损伤肾脏中祖细胞样小管细胞(Renal Progenitor-like Tubular Cells,RPTC)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在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发挥作用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大约百分之三十髓母细胞瘤患儿在诊断时存在转移,这往往会导致不良的预后。不幸的是,髓母细胞瘤在分子水平上的转移机制仍知之甚少。在过去10年中,应用手术、放疗及化疗这些传统的治疗方式已经无法进一步提高生存率。相反,传统治疗所带来的相关副作用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采用当前先进的深度蛋白质组学方法来定量测定来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分娩启动的机制尚未完全解析,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研究发现,妊娠晚期胎膜中糖皮质激素和炎症反应平行增加,两者均与分娩启动密切相关。然而,糖皮质激素是经典的抗炎激素,对经典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抑制作用。目前还不清楚胎膜中是否存在受糖皮质激素正向调控的炎性因子。我们既往的研究发现,羊膜组织中转录因子STAT3在分娩中显著升高,进一步采用Ch IP-seq技术
目的:研究证实面肌痉挛(HFS)的病因为由面神经受责任血管压迫,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最新研究发现面肌痉挛的发作与异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关,且Nav1.8在面肌痉挛动物模型中表达上调。本研究将探索HFS模型动物责任血管-神经冲突处面神经病理及分子变化,并进一步研究Nav1.8相关信号通路在面肌痉挛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面肌痉挛SD大鼠动物模型并采用异常肌反应波(AMR波)进行检测。应用透射
研究目的:前庭神经鞘膜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起源于内听道和桥小脑角的前庭神经鞘膜,是侧颅底和耳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从影像学角度可分为实性前庭神经鞘膜瘤(solid vestibular schwannoma,SVS)和囊性前庭神经鞘膜瘤(cystic vestibular schwannoma,CVS)两种类型。本课题从临床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