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均有关,并可独立影响死亡率。吞咽障碍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营养不良,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整体康复时间。本文系统回顾了古今中西文献对吞咽障碍病因病机和治疗的论述,总结了近年来中西医对吞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针灸临床研究实际,科学设计试验,首次将体针、电针、点刺放血等特色优势疗法相结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本研究的病例来源于201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撑下《脑卒中两项中医关键治疗方案规范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技术的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方法本研究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SAS统计软件制作的随机化方案,选取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两组均在常规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针灸综合治疗方案(体针、电针、点刺放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单纯的吞咽康复训练。每周3次,隔日1次,14天为一个疗程。以治疗第14天、第28天、第42天、第50天为疗效评价时点,用洼田饮水试验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对比。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对其进行疗效预后评价。应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中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4例为剔除与脱落病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12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脑梗死54例,脑出血8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80岁,病程最短者2天,病程最长者156天;对照组脑梗死57例,脑出血5例,男性46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80岁,病程最短者1天,病程最长者84天。基线比较:通过对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中风的类型、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等基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两组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88.7%,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轻度吞咽障碍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方面,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有效的。针灸加吞咽康复训练比单独的吞咽康复训练疗效更好,总有效率高。针灸综合治疗方案对于轻度吞咽障碍患者,疗效比单纯吞咽康复训练效果好。针灸综合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针刺操作安全,适用于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