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极性中药组分的亲水作用色谱保留行为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相色谱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液相色谱模式,它能分析分离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但对于强极性化合物,反相色谱并不能提供很好的分离。与反相色谱不同,亲水色谱使用极性固定相、水/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能对强极性化合物提供很好的分离,已广泛应用于糖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药物等的分析分离。本论文采用二醇基、氨基、δ-葡萄糖酸内酯三种键合固定相,通过改变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盐和有机酸的种类及其浓度、柱温等条件,系统研究了强极性中药组分在亲水作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期望为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奠定基础。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改变流动相中乙腈、甲醇和四氢呋喃的浓度,研究了有机溶剂种类及其浓度对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一般地,流动相中水比例在0-100%(v/v)变化时,溶质的保留随水浓度变化呈“U”型曲线,证明所用溶质的保留属于亲水色谱和反相色谱的混合保留机理,而“U”型曲线形状与有机溶剂、固定相性质和溶质分子结构有关。在同一固定相上,采用乙腈时,溶质的保留最强。2.流动相水相中缓冲盐分别选择甲酸铵、甲酸钠、乙酸钠、乙酸铵,通过改变盐浓度研究了溶质在三种固定相上的保留行为。在二醇硅胶中,溶质保留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在氨丙基硅胶和δ-葡萄糖酸内酯键合硅胶中,酸性溶质保留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弱,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还发现,盐种类对溶质保留的影响不符合Hofmeister效应,没有规律可循。3.研究了流动相中添加的乙酸、甲酸、三氟乙酸对溶质在固定相上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二醇、氨丙基和δ-葡萄糖酸内酯键合固定相上,外加酸对中性溶质保留影响较小,而对酸性溶质保留影响较大。提出在中药组分的分析中,流动相中乙酸、甲酸添加量应控制在0-0.5%,三氟乙酸应控制在0-0.1%为宜。4.在10-50℃范围内研究了柱温对溶质保留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在二醇硅胶中,溶质保留均降低;而在氨丙基硅胶和δ-葡萄糖酸内酯键合硅胶中,各个溶质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用Van’t Hoff作图法,分析了溶质在三种固定相上的驱动力。
其他文献
金词是与南宋平行的中国词史在北方发展的有机一环,伴随燕乐输入和发展,基本与金朝一代相始终的金词仍是“音乐文学”。前人对唐宋词调的研究和总结以明清人为代表,近现代也
现有的政府统计成本控制往往注重于业务费用的消耗,而忽略时间的消耗(即时间成本)。本文从时间维度研究政府统计成本问题;给出了政府统计时间成本的定义;并将政府统计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