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仅靠政府投入已经不能满足民众对轨道交通的巨大需求。将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应用于轨道交通项目中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如何对PPP模式下的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合理的绩效评价,提高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绩效水平,实现PPP的最终战略目标成为一个凸显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轨道交通离不开政府的财政补贴。引入绩效评价作为政府财政补贴额的依据,将绩效水平与补贴金额挂钩,将有利于发挥政府补贴效用最大化,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水平和效率。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PPP模式、绩效评价、轨道交通PPP项目的相关理论概述。分析了 PPP模式的概念及运作流程,梳理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物元分析法、Choquet模糊积分法等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明确了轨道交通PPP项目的概念、评价范畴及付费机制,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构建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轨道交通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关键绩效指标法提取建设期、运营期及移交期的绩效指标,利用模糊聚类法进行筛选并得到不同时期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第三部分构建绩效评价模型。由于轨道交通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持续时间较长,各个时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复杂多样,项目运营时间与标准都不尽相同所以采用三种方法分别构建绩效评价模型更有针对性。运用三角模糊数、熵值法、集值统计法确定三个时期的指标体系权重,并构建绩效评价模型:基于Choquet模糊积分的建设期绩效评价模型、基于物元分析的运营期绩效评价模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移交期绩效评价模型。第四部分补贴机制的研究。分析了基于绩效评价的政府补贴的必要性,对财政部21号文补贴公式、客运量补贴机制及车公里补贴机制等现存补贴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建立基于绩效评价的政府补贴模型并对补贴实现路径进行设计。第五部分实证研究。通过北京轨道交通4号线这一实际案例来验证论文提出的绩效评价模型及补贴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轨道交通PPP项目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有助于运营公司提高运营效率及服务水平,同时将绩效评价与补贴机制结合,可以为政府日后补贴提供有力依据,更能提升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及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