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调解制度及其重塑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现代诉讼缺憾的反思和对中国传统法文化承继性的理性思考,体察到社会和民众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的现实需求,笔者拟通过本文,以法文化和法治现代化的视角对与民间调解制度相关的领域之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释和剖析,希冀通过本文提出关于在现代社会重塑民间调解制度的一己之见,为民间调解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适应社会转型,实现创造性转化理清思路。 中国关于民间调解制度的理论研究,在20世纪80-90年代前期处于高潮,90年代之后特别是法治国之治国理念为官方认可之后,大部分学者研究的关注点逐步转向以司法体制改革特别是法院改革的研究,包括民间调解在内的本土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运用。只有以张晋藩、张中秋和黄宗智等为代表的学者从法文化视角研究法律,以苏力、范愉、田有成等为代表的学者关注“法治的本土化”问题,才使关于民间调解的研究没有中断。“诉讼万能”思想主导造成弊端种种,引发人们重新关注包括民间调解在内的传统法律制度的现代价值。强世功主编的《调解、法治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可视为截止目前对中国民间调解研究最为深入的论文集,但遗憾的是,该论文集侧重于对历史的描述,并没有从根源上分析民间调解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兴衰的原因,也没有对制度的重建提出建设性的思路。其它学者也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弥补这种缺憾。 本论文较之前人研究来说有以下几点新意:第一、从经济的角度深刻分析了民间调解制度兴衰的原因;第二、找到了民间调解制度重塑的理论根基,即社区自治;第三、提出现代民间调解制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目的是实现民间调解制度向民间的真正回归。 本论文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民间调解制度的概述。对民间调解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民间调解的特征进行了较为精细的分析,对该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本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必要知识铺垫。 第二部分,以经济制度的转变为主线,分析了民间调解制度为什么在前商品经济社会会兴盛,而在向商品经济体制转轨的今天又陷于衰败。 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笔者对民间调解制度重塑的认识。文章从重塑的必要性,现代民间调解制度重塑的进路和基本发展趋势展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宏观上的分析概括,提出自己的观点。本部分是论文的核心。
其他文献
刑法中的暴力在中外刑法理论中研究不够深入。暴力内涵、程度等问题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比较研究中外立法和刑法理论,传统暴力定义有失妥当:广义暴力包括胁迫在内;狭义和最狭义暴
选举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政治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而竞选是选举的应有之义。本文在深入阐述选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竞选制度的基本涵义,剖析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空白罪状作为罪状的下属概念,在1997年刑法典中被大量地采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空白罪状若干问题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 空白罪状的概念。关于空白罪状的概念,学者们存
本文旨在从法学角度通过研究银行资本充足率法律监管的国际准则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应然”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法律监管的“实然”状况,籍此探讨完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