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老年人社会认同研究——以北京市安慧里社区流动老年人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时代和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的到来,流动老年人日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老年人群体。社会认同与社会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社会认同状态会产生不同的社会行为;社会认同的成功构建对于老年人融入社会生活、提高流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流动老年人的社会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更好的了解流动老年人社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和流动老年人面临的社会认同威胁及其应对策略情况,本研究使用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为辅的资料收集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资料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安慧里社区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其中50岁以后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来北京居住,并且在北京的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人口为研究对象。将本社区27栋楼的老年人名单进行排列,根据每栋楼老年人数量的多少进行系统抽样,抽样间隔为每栋楼老年人总数的1/5,最后共抽取老年人473人,回收有效样本302份,有效回收率63.85%,其中本文定义中的流动老年人115人,非流动老年人187人。流动老年人社会认同状况的测量包括群体认同、地域认同和情感认同三个方面共25个指标。流动老年人社会认同影响因素从老年人的流动原因、流入地的接纳情况和流出地概况三个方面进行测量。流动老年人的社会认同威胁及其回应策略的测量通过询问被访者6个开放式问题等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   北京市流动老年人的特征及其社会认同状况的结论主要有:第一,北京市流动老年人以女性、汉族、低龄老年人为主,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北京市流动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非流动老年人,其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较高,养老保险的参保率略低,但是两者的参保率都低于非流动老年人。来北京帮助子女照料孩子和做家务是流动老年人流动的主要动因。大部分流动老年人来自农村、地级市或省会城市。第二,北京市流动老年人的总体社会认同度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其中群体认同度最低,处于较低的水平;情感认同度居中,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地域认同度最高,亦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北京市流动老年人社会认同影响因素的结论主要有:第一,流动原因对流动老年人的总体社会认同、群体认同、情感认同具有显著影响。第二,流入地接纳状况对流动老年人的总体社会认同、群体认同、地域认同和情感认同均具有显著影响。第三,流出地概况对流动老年人的总体社会认同、群体认同、情感认同具有显著影响。   北京市流动老年人面临的社会认同威胁主要包括群体价值威胁、接纳威胁和区别性威胁三种类别。在面临社会认同威胁时所采取的回应策略主要包括社会流动策略和社会创造策略。   综上所述,北京市流动老年人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存在一定的社会认同威胁,但是流动老年人会通过自身的调解来应对社会认同威胁,说明流动老年人在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融入流入地社会方面拥有主观能动性。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上海等大型城市通过优异的政策、宽松的创业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这些外来务工、创业的人群在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急迫的房地产市
课改的关键是改变老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式,我讲授华师大版初一(下)历史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一课时,充分发挥自己在电脑方面的优势,将各种版本教材资源、网络资
期刊
作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专职工作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尽快建设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符合,专业化、职
我国的农民工总数大约有2亿人口,其中16-30岁这一年龄段的占61%。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已然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对于乡土社会的认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