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农民合作化思想研究——兼论农民合作过程中农民的利益与角色问题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1982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农村传统的村社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合作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农民合作化思想,并使俄国农村以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走向联合。 在他的《论合作社》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把小农经济逐步引向社会主义的合作社计划,具体阐述了从流通领域入手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道路,解释并论证了在无产阶级政权和生产资料公有的条件下合作社的性质、组织方式、原则等基本问题。 列宁的农民合作化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合作化的基本思想,同时在同俄国民粹派斗争过程中还深刻受到俄国传统村社制度的影响。总体说来,列宁的农民合作化思想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最终使得这一合作化道路没有继续走下去。这种局限主要是农民合作化过程中,以列宁为代表的苏共对农民的利益与角色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较为彻底制度保障。 再次进一步探讨列宁的农民合作化思想,对我国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农业合作化建设,以及解决我国的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冷战的结束,打破了维持四十多年的美苏争霸局势,世界自此走向全面的和平与发展,全球化趋势席卷全球,多极化成为国际格局发展的必然方向。面对全球化与多极化带给世界的冲击,
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是中国农村发展目前所面临各类问题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对作为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基本制度的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不仅仅是个卫生学或者经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政治学与社会学问题,因为它不仅关乎农民的健康和发展,也关乎农村的治理,还关乎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主要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以奥尔森与奥斯特罗姆两代公共理性选择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同时结合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