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铂、铱配合物的OLED客体材料设计、合成以及器件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OLEDs)与传统照明、显示技术相比具有亮度高,功耗低,特别在显示中具有高对比度,宽视角、全彩色、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如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各个性能指标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如效率、稳定性以及颜色纯度问题。红光和绿光OLEDs的色度、稳定性以及效率都可以达到工业化的需求,而蓝光材料在色度以及效率上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OLEDs的发光材料中,金属配合物的磷光材料因为可以充分利用激子从而能够提高效率所以被人们广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为设计、合成基于金属Pt、Ir配合物的磷光材料。第一部分内容为设计并合成一系列非对称四齿铂的配合物,作为OLEDs器件中发光层的客体材料。以二苯基吡啶基取代的苯胺化合物作为基本骨架,将其中一个配位苯基分别改为3-甲基吲哚基、羧基、苯氧基合成四齿配体,其中羧基为拉电子基团,3-甲基吲哚基团的给电子能力高于苯氧基。通过改变同一位置的配体基团,调节整个配合物的HOMO、LUMO能级,探究不同给、拉电子基团对于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以及器件性能的影响。Pt1中含有强给电子基团(3-甲基吲哚),具有最高的HOMO并表现出最窄带隙;Pt2由于结构内缺少强给体基团组具有最低的HOMO,显示出最宽的带隙。基于配合物的器件,发光颜色从黄绿色逐渐转变成绿黄色,即通过改变给、拉电子能力能够定向的调节配合物的发光颜色。Pt1以10%的掺杂量制备得OLED器件实现53.0 cd A-1的最大电流效率,35.9 lm W-1最大功率效率,16.3%最大外量子效率,且其CIE(0.44,0.53)。第二部分内容则是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基于吡唑并[1,5-f]菲啶配体的Ir(III)、Pt(II)两个系列的金属配合物。刚性配体有助于增强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铱的配合物发光性能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符,可以用作蓝色磷光材料,相关器件正处于制备优化中。
其他文献
叠氮基不但是高含能基团,而且是反应性功能团,它也可以被转化为许多活性基团。因此,叠氮化学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有机合成反应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随着聚合物科学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日益增加。但是,传统能源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并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人们迫切希望找到能够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可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利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已成为材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论文的目的在于利用量
学位
本论文旨在探索利用简单的氧化还原方法在液相中一步合成和组装二氧化铈(Ce02)双层空心微米球,同时通过此体系合成条件的改变制备出其它形貌的微米球,并对所合成的各种微米结构
学位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作为一种新型检测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的一些不足,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发展迅速,并在无机离子、有机离子、生化等物质的分析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论文研制了适合毛细管电泳的非接触电导检测器,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建立了多种物质的毛细管电泳非接触电导检测法。1.根据Zemann等提出的电导检测原理,研制了非接触电导检测
贵金属纳米粒子特别是金,银纳米粒子,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自由电子,导致其在外界的刺激下,会产生独特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性质。该性质使其在分子检测(SERS),荧光增强(MEF)方面
同一种材料或分子具有多功能性质是化学和材料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性问题。能够产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分子具有多功能发光材料性质,可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