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Al2O3增强石墨黄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g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黄铜(Cu40Zn-Gr)具有成本低廉、切削性能优良等特点,成为铅黄铜(Cu40Zn-Pb)最有希望的替代材料。为了解决Cu40Zn-Gr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相互制约的矛盾,本文采用在Cu40Zn-Gr中添加纳米氧化铝(Al2O3),通过Al2O3与Gr颗粒软硬配合以及含量上相互配合的方式,制备了综合性能优良的无铅易切削黄铜。实验采用行星球磨(Planetary Ball Milling)和滚筒球磨(Roller ball Milling)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Cu40Zn-Gr、Cu40Zn-Al2O3、Cu40Zn-Gr-Al2O3的复合粉体,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ark plasmasintenng,SPS)技术对粉体进行固化,并利用热挤压(Hot Extrusion)进一步提高黄铜致密度。通过对试样微观组织、致密度、硬度、力学性能、切削性能等的分析,研究了Gr、Al2O3含量对Cu40Zn以及Al2O3对Cu40Zn-Gr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强化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取得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对混合粉体的扫描电镜分析,行星球磨4h后,Gr和Al2O3粉均匀分散。采用1∶1的球料比、转速240 r/min,滚筒混1h的球磨工艺后,Gr和Al2O3粉末分别和Cu40Zn粉末三种粉体得到了均匀的混合,Gr均匀分布在Cu402n粉末之间,Al2O3均匀分布在Cu40Zn粉末的表面。  (2)通过对烧结后Cu40Zn-Gr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切削性能分析,可知Gr均匀的分散于Cu40Zn两相之间;随着Gr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呈下降趋势,拉伸试样断口处存在着韧窝和大量的微裂纹,Gr颗粒与Cu40Zn基体之间存在着界面脱粘现象,拉伸试样为韧性断裂。切削屑类型由螺旋屑转变为短螺旋和C型屑,切削的毛刺较少,添加Gr所产生的切口效应和润滑作用对切削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实验对烧结后Cu40Zn-Al2O3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切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硬度、屈服强度得到了提高,而抗拉强度与延伸率呈下降趋势。添加Al2O3后,拉伸试样断口的韧窝更小更浅,且数量减少,断口表面分布较多的脱落的Al2O3,试样的断裂方式以韧性断裂为主。试样切削屑以螺旋屑为主,切削屑的尺寸随着Al2O3的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切削时在纳米Al2O3周围形成的应力集中区域,促进了切削屑的断裂,Al2O3对Cu40Zn的切削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通过对烧结后Cu40Zn-Gr-Al2O3的力学性能与切削性能的研究,添加纳米Al2O3后,提高了Cu40Zn-Gr试样的屈服强度,而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呈下降趋势。试样的断裂方式以韧性断裂为主。切削屑尺寸不断减小,由C型屑转变为短C型、碎屑状以及粉末状。添加的纳米Al2O3阻碍了位错的迁移运动,提高黄铜屈服强度。由于Al2O3对黄铜切削性能的促进作用,降低了所需Gr的含量,减小了Gr对黄铜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了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的兼顾的目的。试样Cu40Zn-0.5 Gr-0.5Al2O3的性能最佳,屈服强度达到了300MPa,抗拉强度为450MPa、延伸率14.1%,切削屑大部分为C型屑。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不仅具有厌氧处理的优势,还能够通过膜组件的截留作用保证系统的污泥浓度,实现SRT和HRT的分离,提高出水质量,但是膜污染导致的膜清洗和更换费用是限制该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膜材料本身及操作运行方式方面改进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减缓其膜污染速率。相比在废水处理领域应用最多的有机膜材料,陶瓷膜本身具有耐酸碱腐蚀、耐高温和耐污染等优点,因而将其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热等静压数值模拟软件是通过有限元方法,实现制件和包套热等静压近净成形过程的精确计算机模拟,包括几何模型的可视化表达与交互式操作、有限元计算网格的自动剖分、有限元自
有色金属(这里主要是指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特薄壁(0.5~0.25mm)管材是汽车、空调器、机车、工程机械、船舶等以热交换器(散热器、暖风机、中冷器、蒸发器、冷凝器油冷器)
针对日益紧张的能源形势,为解决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生物质的高效利用,本文基于污水污泥微波热解生物质气,开展以生物质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是一类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高效发电装置,目前阻碍SOFC推广应用的一大难题是,以碳基燃料气(CH4、CO、C2H4等)运行电池时,电池阳极产生的碳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