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涌现出一些问题。僵尸企业的存在对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严重地危害,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金等社会资源,从而降低了资源的使用率。加速僵尸企业的处置,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同时僵尸企业的存在也会对其他正常运行的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处置僵尸企业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为在处置僵尸企业时选择何种处置方式时提供有益的建议,从而实现僵尸企业的早日清退,并对僵尸企业处置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僵尸企业的处置方式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本文根据G集团对于僵尸企业处置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纳演绎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所选课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本文在僵尸企业的概念界定、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僵尸企业的处置方式上对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和评级,并总结归纳出僵尸企业处置的相关理论基础为本文的僵尸企业处置方式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结合自身对G集团僵尸企业处置的工作经验以及获取G集团对僵尸企业处置的相关文件后,引入G集团僵尸企业处置僵尸企业的案例,阐述了G集团基本情况,以及G集团对僵尸企业的界定,其将“主营业务已基本停止、资不抵债或年年亏损,主要依靠股东或政府补贴以及银行贷款而继续存在的企业界定为僵尸企业”。并根据G集团对僵尸企业的界定,截至2018年年末G集团下属各级僵尸企业约38家,从而进一步分析G集团僵尸企业的现状。第三,结合G集团对僵尸企业处置的现状,对G集团采取的5种僵尸企业处置方式扶持发展、兼并重组、委托管理、关闭清算、破产重整结合案例进行比较研究,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处置方式下的僵尸企业其所处的集团影响、行业环境、资产价值、重建希望、债务问题、职工安置等进行比较研究。第四,通过对G集团僵尸企业的处置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在处置僵尸企业时应如何选择处置方式,首要因素是需要考虑集团公司战略的需要以及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其次是企业资产的价值以及重建希望的大小,最后是作为国有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本文从集团的角度出发,对僵尸企业处置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弥补已有文献从单个企业出发处置僵尸企业的不足;同时,强化了在对僵尸企业处置时应考虑利益相关者,优化了僵尸企业处置的视角。本文的僵尸企业处置比较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并从具体的个案研究中总结出经验,为其他僵尸企业的处置提供具体可用的实践经验。但限于篇幅,仅对G集团所采用的处置方式进行研究,其他僵尸企业的处置方式也有待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