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被认为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鼻粘膜的慢性炎症病变,目前已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存在并对其发病有重要作用。
IL-17是Th17细胞来源的强有力的炎症前细胞因子,在中性粒细胞在呼吸道的募集和激活中发挥了强大的化学趋化作用。在上呼吸道粘膜病变中,可增加气道的高反应性,在气道重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是气道变应性病变的主要特征,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是EOS特异性趋化因子,促进EOS在气道募集及原原位激活,从而引起气道病变发生。
目前有关IL-17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多,而IL-17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极少,但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在病因学、发病机制等方面极为相似,并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设计该题目,通过研究鼻息肉组织中IL-17和Eotaxin-2的表达及分析二者相关性,以及与EOS数量的相关性,来探讨鼻息肉的形成。从而为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选出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手术的鼻息肉患者24例,术后所有息肉标本均经2位病理科副主任医师病理核实。该组患者术前一周均未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药物及抗生素,并且排除过敏性鼻炎病史及哮喘史;对照组标本选自同期行单纯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相对正常下鼻甲部分粘膜组织10例,术前1周内副鼻窦CT(冠位)证实不合并鼻窦炎,同样排除过敏性鼻炎、哮喘、鼻息肉病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息肉组织、对照组下鼻甲组织中IL-17及Eotaxin-2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了IL-17 mRNA、Eotaxin-2 mRNA在鼻息肉组织及正常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计数HE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统计分析鼻息肉组织中IL-17和Eotaxin-2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相关性,以及与EOS数量的相关性。
结果:
1.IL-17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组织,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Eotaxin-2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组织,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在人鼻息肉组织中,IL-17的表达与Eotaxin-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
4.局部组织内IL-17表达情况与局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
5.局部组织内Eotaxin-2表达情况与局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
6.RT-PCR分析结果显示:鼻息肉组IL-17 mRNA和Eotaxin-2 mRNA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组(P<0.01)。
结论:
1.通过免疫组化及RT-PCR两种方法检测均显示:IL-17和Eotaxin-2在人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增高,故我们认为IL-17是参与鼻息肉形成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IL-17和EOS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鼻息肉组织中IL-17的表达与Eotaxin-2表达以及与EOS数量两两呈正相关,说明IL-17与鼻息肉形成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关,具有趋化EOS的作用,IL-17高表达可能是造成Eotaxin-2表达增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