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语教学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民族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西藏作为我国藏族聚居地,自20世纪80到90年代,西藏双语教学逐渐形成了汉加藏和藏加汉两种双语教学模式,随着影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因素的不断变化,西藏双语教学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对双语教学的成效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保护民族文化也有重要作用。论文梳理了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选取拉萨市区、农村和牧区共7所学校,90位教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重点从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评价和影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因素五个方面探讨西藏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通过研究发现:(1)西藏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四大基础领域。(2)学生汉语水平的实然状况:拉萨市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在汉语的听、说、读、写以及实际应用方面明显高于牧区学校的学生。学生汉语水平的应然状况:知识与技能目标,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应该从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开始学习汉语,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大部分教师认为引导学生重视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传授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大部分教师认为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汉语是很重要的,通过汉语的学习应该增强学生对汉族文化、汉民族的认同感。(3)三类学校的教师都经常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较多地使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和发现法教学,牧区学校的教师则偶尔采用这些方法教学。在学习方式上,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学生较多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牧区学校的学生则较少或偶尔的采用这些学习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三类学校都进行班级授课,三类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可以或基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双语文教材进行适当加工处理,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给予对待。(4)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三类学校学生藏语和汉语的学习和学生的社会性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5)居住与分布特点、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影响、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基础、不同现行教育中双语教学的情况是主要影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