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言、叙事、人物塑造三方面探讨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中的陌生化特点。康拉德生活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过渡时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声誉。他凭借厚重的文化积淀,创新的写作手法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作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优秀作品,挖掘和探索殖民、道德和人性等方面的深层内涵。康拉德在作品中常常颠覆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传统和常规,他的独创性源于其作品中与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的诸多写作技巧,这样,读者可以对已熟知的事物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陌生感。 “陌生化”概念由俄国评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艺术手法,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一种陌生而新鲜的感觉,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进而深化主题思想。《黑暗之心》是康拉德丛林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小说以康拉德1890年刚果之行为基础,叙述马洛进入非洲腹地的航程。作品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探索自我、发现人内心黑暗世界的历程。《黑暗之心》充满了陌生化的形象和表达,它们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和接近真相的脚步,进而使小说的主题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探讨康拉德在《黑暗之心》中的陌生化写作手法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在语言层面,文章探讨了语言变形、颜色意象的陌生化使用、奇喻和讽刺性话语等写作手法;在叙事层面,研究了小说中的框架式叙事结构、叙事视角的转换和情节中的印象主义手法;在人物塑造层面,分析了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库尔茨时的延迟解码和两个神秘的女性形象的艺术效果,她们分别是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黑人女性形象和带有忧郁气息的白人女性形象。这些写作手法在不同程度上都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而深化了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黑暗之心》中带有陌生化特点的写作技巧的分析,揭示了康拉德通过这种写作手法向读者传递的信息:在陌生中探访遥远的非洲,探寻神秘的库尔兹,探索自我甚至全人类的内心和本质——人性。通过延长读者的审美感受和接近真相的脚步,康拉德揭示了人性复杂而多变的本质,尤其是其在缺乏道德约束力的情况下迅速腐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