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民收入水平和健康素质都有了显著提升,对公共医疗卫生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也大大提高了社会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不断扩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规模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健康需求,然而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营改增”等减税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逐年缩减。因此,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和有限的财政资金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效率提出要求。基于此,本文选取2009年新医改后中部六省的医疗卫生财政支出为研究对象对地方政府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本文首先结合对已有文献的分析,从理论上对政府参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阐述;其次从支出规模和结构方面对中部地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现状进行分析;接着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评价中部地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将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投入产出过程分为医疗卫生资源产出阶段和医疗卫生结果产出阶段,使用两阶段DEA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对中部六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进行静态及动态分析。在指标选择上,本文充分考虑了医疗卫生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国民健康水平等因素,构建了一个以医疗卫生财政支出为投入指标,医疗卫生资源产出为中间产出指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人民健康结果为最终产出指标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整体效率较高,其中纯技术效率水平明显高于规模效率水平。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小幅动态上升,平均每年上升幅度为0.7%。从分阶段分析来看,医疗卫生结果产出阶段的效率更高。另外,各省份的效率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江西省的综合技术效率最高,而安徽省最低。此外,山西、湖北、江西和河南四省表现出较强的效率增长动力,而安徽省和湖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出现了下降。第二部分是使用Tobit模型将测算出的综合技术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均GDP和人均转移支付对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和财政支出分权度则有消极影响。最后,在结论提出和政策建议方面,本文根据Tobit回归分析结论并结合中部地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以及现状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从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预算监督管理和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制度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