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不断地形成着、发展着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同样,已经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们公认并以习惯地简称为的“精髓论”,即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在不断地形成着、发展着的,是与时俱进的。其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马克思在解放思想方面是开先河者,他的一生是高举解放思想大旗的一生。一般而言,马克思是从人类的解放角度切入,而走向解放思想之路径的。人类的解放包括人类从自然界的盲目驱使下解放出来和人类从社会关系的奴役压迫之下解放出来等双重物质关系的解放,而不断地将人民群众从旧思想、旧观念的囹圄中解放出来,就会转化出愈来愈大的物质力量,从而真正推动其双重物质关系的解放。“两个决裂”的论断,正是处于解放思想热潮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时代条件下解放思想范畴的内涵所作出的最具原创性、经典性、简明性的概括。而从个人理论风格的角度看,马克思呼吁“决裂”形式的解放思想,是他独特的“激情的理性”的表现。他用自己特定的对解放思想范畴的理论探讨,为“精髓论”的形成注入了最原初的生命基因。第二个阶段:毛泽东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路向是息息相通的,他首先将“实事求思”、“实践求思”范畴的精华,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认识论体系中,然后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基础上,继续与时俱进地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实事求是范畴。实事求是范畴的形成条件,一是优秀文化史料的推陈出新,二是重大现实问题的超越性回答。实事求是范畴的哲学整合,则主要表现在其在体系上成为了毛泽东哲学的精髓。第三个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八个字直接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性范畴,并将其提升到事关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一制高点上的,是邓小平。他作为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其从一九七七年七月再次复出到一九九七年一月逝世近二十年的时间中,反复地、全面地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范畴进行了探讨。如: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WP=4>么?主要涉及到那些方面?行为主体是谁 ?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同时将对实事求是范畴的科学界定大大地往前推进,作出了创新式、全面性、立体化的多维界定,综合归结起来共有“十四论”。第四个阶段:全面、准确地作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表述,开创“精髓论”形成、发展的新境界的,是江泽民。他将“与时俱进”语词从中华文化元典类似词组中提升出来,对其进行元典式的发展,赋予其原创性、经典性、大众性意义,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范畴。他提出了思想解放的三个不同层次,即具体操作层次、元典理解层次、哲学思维层次等。此“三个解放”是对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两个决裂”式的思想解放,在新条件下的新发展。同时,他还赋予实事求是范畴以全面地、系统地“深化三大规律的认识”的内涵,并将其作为新世纪、新实践的新动力。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这四个大字,更明确、更概括地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深处,推动着“精髓论”的形成、发展正在迈向其第五个阶段——“求真务实”范畴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