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的人工耳蜗植入及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内耳结构正常与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影像学评估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和MRI在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86例申请人工耳蜗植入的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患者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检查,总结内耳结构异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便选择适合的人工耳蜗接受者和植入耳侧。对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在CT图像上测量前庭水管中点最宽径及外口直径,在MRI图像上测量内淋巴囊骨内段部分中点及外口直径。对耳蜗转位组患者和对照组分别测量:①耳蜗底转平面和头部正中矢状面的夹角((?)α);②面神经垂直段中心和圆窗龛上缘的连线与头部正中矢状面的夹角((?)β);③圆窗平面中,面神经垂直段表面到外耳道后壁的垂直距离A。各组间CT或MRI测得的数据差异行t检验。结果45例内耳结构异常患者中有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0例,CT显示扩大的前庭水管,MRI显示扩大的内淋巴囊,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3例耳蜗转位畸形患者的(?)β值大于对照组,而且(?)α<(?)β。此外还发现4例Mondini畸形,2例不完全分隔Ⅰ型,1例Michel畸形,1例内听道狭窄及听神经发育不良,1例前庭畸形合(?)内听道底缺损,3例耳蜗骨化。结论MRI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蜗骨化及听神经发育不良的诊断方面比CT更具优越性。测量耳蜗底转平面和头部正中矢状面的夹角((?)α)和面神经垂直段中心和圆窗龛上缘的连线与头部正中矢状面的夹角((?)β),可用于评估耳蜗位置并有助于术中准确实施耳蜗开窗。CT及MRI对诊断内耳畸形具有各自的优点,结合两种方法为临床人工耳蜗植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第二部分内耳畸形和结构正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分子病因研究研究目的对申请人工耳蜗植入的耳聋患儿进行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中国人极重度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分子病因以及适合中国人的耳聋基因诊断策略。通过比较内耳结构正常和内耳畸形患者中常见致聋基因的基因型,探讨内耳畸形的遗传学病因。研究方法采集278名申请人工耳蜗植入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其中有内耳畸形患者42例。对照组为100例听力正常者。提取所有受检者的基因组DNA,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四个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 (1494CT、1555A>G)。然后用传统测序法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对基因芯片检测未发现突变或发现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的患者行GJB2基因测序;对发现SLC26A4单杂合突变的患者分别行SLC26A4基因的测序。研究结果经测序的方法278例患者中发现98例携带有GJB2基因突变,阳性突变检出率约37.05%。测序法同应用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一致,后者的阳性突变检出率为20.50%。两种方法对GJB2携带者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278例患者GJB2致病等位基因频率合计为29.32%(163/556)。共发现5种常见多态,10种已报道的致病突变。而其中235delC是最常见的致病突变类型,其次为109G>A,然后为299delAT。内耳结构正常组33.90%(160/472)患者发现GJB2基因致病突变,内耳结构异常组的GJB2基因等位基因突变频率7.14%(6/84),与正常听力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GJB2基因突变不是内耳畸形的主要病因。本研究发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线粒体DNA12SrRNA1494C>T及1555A>G突变检出率为分别为0.36%(1/278)及3.24%(9/278)。未发现1例GJB3(538CT)患者。在278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基因芯片检测出26例具有SLC26A4基因IVS7-2A>G和/或2168A>G的突变,其中25例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经过测序发现在30名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有28例携带有SLC26A4基因突变,发生率约93.33%。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组中,基因芯片对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83.33%。测序法与基因芯片法比较,对SLC26A4基因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实验中共发现了16种SLC26A4突变类型,其中4种为新的突变类型(G368X, IVS8-1G>T, IVS13+9CT和Q696X)。在所有的突变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H723R和T410M。结论耳聋基因芯片适用于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根据基因芯片快速检测结果,并结合相应基因的测序能很好地诊断极重度聋的分子病因。278例极重度聋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约28.24%,但GJB2基因突变不是内耳畸形的主要病因。SLC26A4基因突变是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本地区患者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H723R和T410M。新发现的4种突变类型对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诊断和病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研究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及其问题与对策。研究方法对2006-201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请行人工耳蜗植入的伴有内耳结构异常的45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伴有内耳结构异常的患者的耳科学和影像学资料,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要点,术后康复效果进行总结。研究结果45例内耳结构异常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蜗不全分隔Ⅱ型和耳蜗骨化。36例内耳结构异常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除1例耳蜗转位患者术中未能植入电极外,其余35人均成功植入电极。30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术中开窗时出现外淋巴液波动;2例Mondini畸形患者行耳蜗开窗时出现脑脊液“井喷”。将电极插入耳蜗后用备好的筋膜和肌肉组织行前庭和耳蜗填塞并封闭开窗口,结合耳脑胶封闭,能有效控制脑脊液流出,术后恢复良好。35例成功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良好。结论伴有轻度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与耳蜗结构正常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术前详细的影像学和听力学评估以及术中正确规范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关系,分析它们与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改善ACS预后
海洋对于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宝贵的资源,而且还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连接了起来。从远古时代起,海上运输就促进了贸
低温容器的生产,不仅要求钢材有良好的低温性能,而且经过焊接、热处理等加工过程后,焊接接头性能要保证低温使用要求。因此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工艺规范对性能的影响以及焊后热
来华留学的学生日渐增多,发展预科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正>1995年4~5月我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的科学考察队,在加拿大北极地区从北纬58°到北纬81°31′采集了大量样品。我们对其中5个不同采样点采集的土壤、苔藓、海带以及驯鹿肝脏等
从酒鬼酒窖池中采集成熟酒醅样品,用纯培养法进行芽孢杆菌分离纯化,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水解法对其胞外酶学特征进行观察。采用NA和LA培养基分
佛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慰藉苦难、慈悲为怀、超然淡定等四个方面的文化特质。以此为思想背景探讨佛学文化与深圳智慧城市发展的关系十分有意义。分析佛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ECD)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表沉积物、苔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样品和空白的回收率分别为69.5%--92.2%(78.8%)、75.1
简&#183;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她是当时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她一生共写了六部小说,其中《爱玛》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作品主要讲述了女主角爱玛从自以为是
填充墙框架结构是工程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填充墙框架结构主要是通过梁、柱通过节点连接组成的结构体系来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它属于框架结构:填充墙与框架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