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通过使用便携式仪器分析施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保水剂后土壤水分、甜椒植株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采用此项化学节水措施对典型肥料—氮利用的影响,分析保水剂种类及浓度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基于土壤学、生物学探索一种衡量保水剂较佳施用量的表观方法。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保水剂的吸水量随时间延续而逐渐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达到饱和状态;三种保水剂在盐溶液中的水分吸收倍率相对纯水中的吸收倍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重复吸水时吸水倍数也下降。试验用保水剂中LT-200盐溶液中的吸收倍数相对在纯水中吸收倍数的变化不大,并且重复吸水性较好,吸水特性比较稳定。 2.由保水剂的释水曲线可以看出,不同保水剂处理在0~15bar压力势下的变化趋势与原状土壤的趋势线几乎相同,只是土壤中的含水量略有增加,这对保水剂改善土壤的持水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3.施用三种不同的保水剂后土壤电导率均有所增加,并且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林果专用保水剂对电导率的影响最大,一定程度反映了它对离子的吸附能力以及对养分的保蓄能力。 4.水分处理前后各保水剂处理除相对CO2浓度下降外,其余各光合指标如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及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施用不同保水剂均未改变甜椒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趋势,但数值上略有变化。苗期甜椒根系活力在保水剂LT-100浓度为0.5‰的处理下远高于其他各处理,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分析。 6.不同品种保水剂处理下甜椒各器官的含N量随浓度变化的趋势虽不一致,但根、茎、果实含氮量相对对照均有明显的提高。施用保水剂量与肥料氮素的吸收并不是完全相关,使用2‰保水剂后氮素吸收增加缓慢甚至下降,这在土壤施用保水剂中有重要参考价值。